《题海图屏风(元和己丑年作)》
时间: 2025-01-01 13:1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赑屃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白话文翻译:
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波涛悠然自得。海中的鱼类无论大小,皆随性漂浮。海底有一只巨大海鳌,其头顶上方是三座神丘。钓网无法捕获它,因为它的到来并非一朝一夕。有人或许不知量力,认为这只海鳌可以被捕获。连赑屃这般强大的生物也无法牵动它,钓竿也因此沉入水中。一只海鳌已然抬头,其他的海鳌便纷纷转头离去。白色浪涛与黑色浪潮,冲击着喉咙。狂风呼啸,激起波涛,怒吼着向阳光挑战。鲸鱼和鲶鱼趁机而动,张口想要吞噬船只。海面上万里无鱼,江河里却多是倒流。最终使得江汉的水流,朝着大海流去的意图也随之停止。苍茫的屏风上,这幅画确实有其原因。
注释:
- 海鳌:传说中的大海怪,象征着巨大的力量。
- 赑屃: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背负着重物,通常象征着力量和稳重。
- 朝宗:指水流朝向大海的意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厚的社会关怀著称。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元和己丑年(公元805年),描绘了海中的波涛与生物,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洋的静谧与波涛汹涌,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复杂性。开篇的“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便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后逐渐转向对海中生物的描写。白居易通过对鳞介、海鳌等生物的描绘,体现了自然界中力量的对比与生存的艰难。诗中“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一句,表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奈与敬畏。同时,通过海鳌的形象,诗人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不可捉摸的特性。尾声提到的“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将诗的意境与画作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画作所传达的深邃意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水平静,波涛轻柔,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海洋景象。
- 鳞介的大小各异,随心所欲地沉浮,展现自然界的多样性。
- 海底的巨大海鳌,象征着自然的强大与不可战胜。
- 钓网无法捕捉海鳌,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无力。
- 有人不知量力,认为海鳌可以捕获,反映了人类的自负。
- 赑屃无法牵动它,强调海鳌的巨大力量。
- 一只海鳌抬头,其他海鳌随之转头,表现了自然界的敏感与协调。
- 白涛与黑浪交织,喻示着自然的变化与冲突。
- 喷风激起波涛,展现了海洋的狂暴与力量。
- 鲸鱼与鲶鱼借机而动,象征着生存中的竞争与斗争。
- 海洋生物稀少,江河倒流,暗示生态的变化与失衡。
- 最终,江汉的水流意图停止,表达对自然的无奈与叹息。
- 屏风上的画作,有其深刻的寓意。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海洋的景象,反映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海水:象征着生命的广阔与深邃。
- 鳞介:代表自然中的多样性与生存的竞争。
- 海鳌:象征强大与不可战胜的自然力量。
- 白涛与黑浪:反映自然的变化与冲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鳌”是什么象征?
- A. 力量
- B. 生命
- C. 宁静
- D. 竞争
-
诗的开头描绘了什么样的海洋状态?
- A. 风暴
- B. 平静
- C. 暴雨
- D. 雪storm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奈?
- A. 鳞介无小大
- B. 钓网不能制
- C. 白涛与黑浪
- D. 喷风激飞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强烈的自然主题,但白居易更强调自然的无常与人类的无力,而李白则展现了对人生的豪情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白居易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