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藻之子时修随其师戴时可来见八句勉之》

时间: 2024-12-29 19:32:25

分明眉目绿变丫,意气融融十岁华。

若要终身行路正,须防小学入门差。

人心不古皆流俗,师范如今独当家。

八十老翁无长语,九经中有好生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分明眉目绿变丫,意气融融十岁华。
若要终身行路正,须防小学入门差。
人心不古皆流俗,师范如今独当家。
八十老翁无长语,九经中有好生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学子,面容清晰,意气风发,正值十岁。若想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正直,必须警惕从基础学习开始的偏差。如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真正的师范教育却依然保持着其重要性。那位八十岁的老人虽讲得不多,却在《九经》中找到了充实而美好的人生。

注释

  • 眉目:面容。
  • 绿变丫:形容青少年面容清晰,青春焕发。
  • 意气融融:意气风发,充满朝气。
  • 小学:基础教育,指初学阶段的学习。
  • 师范:指教师的典范与教育。
  • 八十老翁:指年老的智者,象征着经验和智慧。
  • 九经:指儒家经典,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才和理学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教育和道德的关注,强调修身齐家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陈著对年轻学子的勉励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

诗歌鉴赏

陈著的《董君藻之子时修随其师戴时可来见八句勉之》是一首充满了教育意义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年轻学子的描写,表达了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开篇描绘了年轻学子的精神面貌,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接着,诗人提醒学子们,要重视基础教育,防止在学习的初期就出现偏差,这一点尤为重要。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教育质量的关注,强调基础教育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人心不古皆流俗”,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认为当下的教育需要有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以抵御世俗的影响。而“八十老翁无长语,九经中有好生涯”则通过老人的智慧,强调了经典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子们要从古典中吸取营养,塑造自己的人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年轻人的鼓励,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关心社会、关注教育的深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分明眉目绿变丫:描绘年轻学子的清晰面庞与青春气息。
  2. 意气融融十岁华:表明学子正值十岁,充满朝气。
  3. 若要终身行路正:想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正直。
  4. 须防小学入门差:必须警惕基础学习阶段的错误。
  5. 人心不古皆流俗:如今的人心已不如古代,皆随波逐流。
  6. 师范如今独当家:真正的教育者仍在坚持与引领。
  7. 八十老翁无长语:年长的智者虽然话不多。
  8. 九经中有好生涯:在经典中能够找到充实的人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行路,形象生动。
  • 对仗:如“分明眉目”和“意气融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当下教育的担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年轻学子成长的期待与对教育的重视,强调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与对智慧传承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目:象征青春与活力。
  • 小学:象征基础教育的根基。
  • 师范:象征真正的师者与道德教育。
  • 老翁:象征智慧与经验。
  • 九经:象征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年龄是几岁?

    • A. 八岁
    • B. 十岁
    • C. 十二岁
  2. 诗人认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于?

    • A. 可以增加知识
    • B. 可以避免偏差
    • C. 可以提高人际关系
  3. 诗中提到的“九经”指的是?

    • A. 道教经典
    • B. 儒家经典
    • C. 佛教经典

答案

  1. B. 十岁
  2. B. 可以避免偏差
  3. B. 儒家经典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与李白的教育观念,两位诗人在对待人生与教育的态度上各有不同,李白更强调个人才华的发挥,而陈著则更加注重基础与传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著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