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四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1 11:30:09

一卷离骚对短檠,凉生昨夜旅魂惊。

隔窗梧竹萧萧响,知是风声是雨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怀四首 其一 林则徐 〔清代〕 一卷离骚对短檠,凉生昨夜旅魂惊。隔窗梧竹萧萧响,知是风声是雨声?

白话文翻译:

我手捧着一卷《离骚》对着简陋的灯台,昨夜的凉意让旅途中的灵魂感到惊恐。隔着窗户,梧桐和竹子发出萧萧的声响,我分不清这是风声还是雨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离骚:指屈原的名作《离骚》,这里代指诗集或书籍。
  • 短檠:简陋的灯台,檠指灯台。
  • 凉生:指凉意产生。
  • 旅魂:旅途中的心灵或精神。
  • 萧萧:形容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晚号竢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曾任湖广总督,因禁烟运动闻名。其诗风格沉郁顿挫,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则徐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孤独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首句“一卷离骚对短檠”,通过“离骚”和“短檠”两个意象,暗示了诗人的学识和旅途的艰辛。次句“凉生昨夜旅魂惊”,以“凉生”形容夜间的寒意,“旅魂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惊恐。末句“隔窗梧竹萧萧响,知是风声是雨声?”通过“梧竹萧萧响”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知是风声是雨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未知的疑惑,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离骚”和“短檠”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学识和旅途的艰辛。
  • 次句以“凉生”形容夜间的寒意,“旅魂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惊恐。
  • 末句通过“梧竹萧萧响”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而“知是风声是雨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敏感和对未知的疑惑。

修辞手法:

  • 拟人:“旅魂惊”将旅人的心灵拟人化,表达了内心的不安。
  • 设问:“知是风声是雨声?”通过设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未知的疑惑和内心的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骚:代指诗集或书籍,象征学识。
  • 短檠:简陋的灯台,象征旅途的艰辛。
  • 凉生:形容夜间的寒意,象征孤独和不安。
  • 梧竹萧萧响:自然景象,象征凄凉和思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离骚”指的是什么? A. 屈原的名作 B. 一种乐器 C. 一种植物 D. 一种食物

  2. “凉生昨夜旅魂惊”中的“旅魂”指的是什么? A. 旅途中的心灵 B. 旅途中的身体 C. 旅途中的行李 D. 旅途中的风景

  3. “隔窗梧竹萧萧响”中的“萧萧”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雨声 C. 鸟鸣声 D. 人声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林则徐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但林则徐的诗更多地表现了旅途的孤独和内心的不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林则徐诗集》:收录了林则徐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