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丙辰六月十七夜邀月延凉,凄然闻笛,不知悲之何自起也。和石帚》

时间: 2025-01-01 14:54:44

画稿丛残,河山吊影,霣星如雨。

哀蝉怨语。

曳残声,过枝去。

嫦娥应悔偷灵药,镜尘海缘愁万缕。

怅碧天雁杳,书空无字,极望霞路。

虚伫。

云高处。

漫类比龙鸾,巧输鹦鹉。

惊弦散羽。

断鸿凄唳何许。

商音休聒离人耳,问法曲、今犹记否。

夜风悄送,隔墙鼾响,暗共萤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下笛
丙辰六月十七夜邀月延凉,凄然闻笛,不知悲之何自起也。和石帚
——周岸登

白话文翻译

在丙辰年的六月十七日的夜晚,我邀月共度凉爽的时光,听见凄凉的笛声,不知道这悲伤是从何而起。

注释

  • 丙辰:天干地支中的丙辰年,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年份。
  • 邀月:邀请明月,共同赏景。
  • 延凉:享受凉爽的夜晚。
  • 凄然:形容悲凉的样子。
  • 闻笛:听到笛声。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传说偷吃了长生不老药。
  • 镜尘:镜子上的灰尘,象征着烦恼和忧愁。
  • :心中感到失落。
  • 极望霞路:极目远望,向霞光映照的道路。
  • 虚伫:空寂地伫立。
  • 断鸿凄唳:孤雁的悲鸣。
  • 商音:指古代乐曲,传达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风格多元,多有抒情之作,擅长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

《月下笛》写于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以月光为伴,感受到月下的孤寂与忧伤,借笛声表达内心的感慨与思索,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月下笛》是一首充满愁思的抒情诗。诗人在月下独坐,耳边传来凄凉的笛声,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悲伤。整首诗以月亮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清冷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嫦娥”与“镜尘”,不仅是对月亮的直接描写,更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反思。嫦娥的偷药行为引发了对不归路的惋惜,而镜尘则暗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与无奈。

诗歌的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由初的凉意转向深沉的思索,最终回归到对人生的感悟。尤其是“断鸿凄唳何许”一句,突显出诗人对失去的无奈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情冷暖的深切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稿丛残,河山吊影:描述了残破的画卷与河山的影子,表现出一种萧索感。
  • 霣星如雨,哀蝉怨语:流星如雨般落下,蝉鸣哀怨,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 嫦娥应悔偷灵药:嫦娥偷取灵药,象征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最终孤独的悔恨。
  • 镜尘海缘愁万缕:镜子上灰尘象征着烦恼,愁绪如海般无边无际。
  • 怅碧天雁杳,书空无字:失落的心情与孤独的天鹅形成对比。
  • 极望霞路,虚伫:极目远望霞色的道路,空寂无物。
  • 云高处,漫类比龙鸾:云层高耸,像是传说中的龙与鸾,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惊弦散羽:比喻笛声如惊弦,表达出一种震撼的情感。
  • 商音休聒离人耳,问法曲今犹记否:古乐声停止,问起往日的曲调,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
  • 夜风悄送,隔墙鼾响,暗共萤度:夜风轻轻吹来,墙外的鼾声与萤火虫一起在夜色中穿行,表现出孤寂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蝉鸣比作哀怨的声音,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嫦娥应悔”。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情感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思念。
  • 笛声:代表着情感的寄托与内心的哀愁。
  • 嫦娥:象征渴望与孤独。
  • 霣星、蝉鸣:自然元素,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的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嫦娥”是指哪个传说中的人物?

    • A. 嫦娥
    • B. 织女
    • C. 西王母
  2.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作的?

    • A. 春天的花园
    • B. 月下的夜晚
    • C. 秋天的树林
  3. “霣星如雨”中的“霣”字最接近的意思是:

    • A. 雨点
    • B. 星星
    • C. 雾气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更侧重于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