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和彦立兄韵悼伯父仲珠》
时间: 2025-01-19 16:42: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秋气共清圆,千古佳时句一联。
节物伤心还惙惙,山光经雨自涓涓。
潢池兵火今方炽,沟壑饥羸正可怜。
怊怅去年人已矣,乱离谁复问招延。
白话文翻译:
月光洒在清澈的秋夜,显得格外圆润,这样的美好时光令人感慨不已。
节令的变化让人心伤,山水在雨后显得更加潺潺流淌。
潢池的战火如今依旧炽热,沟壑中的饥寒困苦让人心生怜悯。
惆怅的是去年亲人已经不在,谁还能再问起那些离散的人呢?
注释:
- 月华:月光。
- 秋气:秋天的气息。
- 佳时:美好的时光。
- 惙惙:忧伤、惆怅的样子。
- 涓涓:细流,形容流水细腻而缓慢。
- 潢池:指战乱影响下的池塘。
- 兵火:战争的火焰,指战乱。
- 饥羸:饥饿和瘦弱,形容困苦的状态。
- 怊怅:惆怅、忧伤。
- 乱离:分离、离散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因其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冷暖。其作品常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正值人们欢聚团圆之时,但诗人却因亲人去世而心生惆怅,反映了浓厚的思乡与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清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诗人通过“月华”和“秋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夜图景,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觉。然而,随之而来的“节物伤心还惙惙”则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哀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也让读者感受到节令变迁带来的无奈和惆怅。
接下来的两句“潢池兵火今方炽,沟壑饥羸正可怜”则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引入诗中,描绘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人们的无助。这里的“兵火”与“饥羸”形成了悲惨的画面,令人心痛。
最后两句“怊怅去年人已矣,乱离谁复问招延”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感慨亲人已逝,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全诗在写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华秋气共清圆:描绘了中秋月亮的清亮与秋天的气息,体现出秋夜的宁静。
- 千古佳时句一联:强调这个时刻是历史上美好的时光,令人联想到古代诗词的美好。
- 节物伤心还惙惙:节令的变化让人心伤,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山光经雨自涓涓:雨后的山光更加柔和细腻,形成了自然的和谐美。
- 潢池兵火今方炽:过去的战乱依旧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表现出历史的沉重。
- 沟壑饥羸正可怜:描述了饥饿与贫困的痛苦,表现出对人道的关注。
- 怊怅去年人已矣: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个人的孤独感。
- 乱离谁复问招延:对分离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情感达到高潮。
-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的美好景象与后面的悲痛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用“潢池兵火”比喻战争带来的灾难。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中秋节的团圆与思念展开,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深刻反映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沉重的交织。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团圆与希望。
- 秋气:代表时光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 兵火:象征战争的残酷与人间的苦难。
- 沟壑:象征社会的困境与人们的无奈。
- 怊怅: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亲人的深切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华秋气共清圆”所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夏天的景象
- B) 秋天的景象
- C) 冬天的景象
-
“潢池兵火今方炽”中的“兵火”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风景
- B) 战争
- C) 自然灾害
-
诗人对去世亲人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忘记
- B) 怀念
- C) 无所谓
答案:
- B) 秋天的景象
- B) 战争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之道与苏轼的作品都探讨了月亮与人情的关系,但王之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而苏轼则通过月亮表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有详细记录。
- 《诗词鉴赏》:关于古代诗词的解析和背景介绍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