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时间: 2024-09-19 20:56:25

王老高闲不入城,开轩肯就史君迎。

坐中莫著闲宾客,物外新成六弟兄。

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

岌然终日俱无语,静寿相看意自明。

意思解释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

原文展示

王老高闲不入城,
开轩肯就史君迎。
坐中莫著闲宾客,
物外新成六弟兄。
云气飘浮衣袂举,
泉流洒落佩环声。
岌然终日俱无语,
静寿相看意自明。

白话文翻译

老王不愿意进城,
宁愿在窗前等着史君来。
坐在这里不想招待闲客,
眼前的新景成就了我们六个兄弟。
云雾飘荡,衣袂在空中舞动,
泉水流淌,响起佩环的声音。
我们静静地坐着,整日无话,
彼此看着,心意相通。

注释

字词注释

  • 王老高闲:王老指王公,"高闲"指他性情高洁闲适。
  • 开轩:打开窗户。
  • 史君:史君为史公,特指某位朋友或文人。
  • 莫著闲宾客:不要招待那些无聊的客人。
  • 物外新成六弟兄:指的是诗人和朋友们的情谊,"六弟兄"可能指六位文人雅士。
  • 岌然:形容静谧的状态。
  • 静寿相看意自明:静静地看着彼此,心意自然而然地明了。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王老”可能与历史上的某位高士有关,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提到的“云气飘浮”以及“泉流洒落”引入了自然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散文家、诗人,苏轼的弟弟。与兄长共同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主张“文以载道”,注重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康太守宅的五老亭,可能是在与友人聚会时写的,表现了诗人在友谊和自然美景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愉悦。诗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是一首充满了闲适和友谊的诗。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展现了一个安静的、充满诗意的生活场景。全诗的情感基调十分宁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超然态度。诗中“王老高闲不入城”一句,开头就直接切入主题,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王老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繁华的拒绝。接下来的描写通过窗前的景象,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细腻而生动。

“云气飘浮衣袂举,泉流洒落佩环声”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声音的美妙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暗示着诗人与友人间的无言默契。最后两句“岌然终日俱无语,静寿相看意自明”,表现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无需言语也能心心相印,完美地诠释了“静”与“寿”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王老高闲不入城:王老性情高洁,不愿意进入喧嚣的城市。
  2. 开轩肯就史君迎:宁愿在窗前等候朋友史君的到来。
  3. 坐中莫著闲宾客:坐在这儿不想招待那些无所事事的客人。
  4. 物外新成六弟兄:眼前的新景,成就了我们六位兄弟的情谊。
  5. 云气飘浮衣袂举:描绘出云雾飘荡,衣袂随风舞动的美景。
  6. 泉流洒落佩环声:泉水流淌,发出佩环碰撞的声音,增添了一种清幽的气氛。
  7. 岌然终日俱无语:我们静静地坐着,整日无话。
  8. 静寿相看意自明:彼此凝视,心意自然明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 拟人:云气、泉水等被赋予了人的特征,增强了画面感。
  • 对仗:全诗语言对仗工整,增强了音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云气:象征自由与超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2. 泉流: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清新,代表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衣袂:象征文人风范和高洁的品德。
  4. 佩环声:象征着优雅与静谧,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老在诗中为何不愿进入城中? A. 因为城中喧嚣
    B. 因为他有事要忙
    C. 因为他喜欢安静

  2. 诗中提到的“六弟兄”指的是谁? A. 六位朋友
    B. 六位亲人
    C. 六位文人

  3.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宁静
    C. 激昂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的隐逸生活诗,表达对自然与友谊的向往。
  • 《山中杂诗》:王维的田园诗,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此诗在主题上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念奴娇》更侧重于历史与壮志,情感更为激昂,而《题南康太守宅五老亭》则更显宁静和内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