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人三四家,桑麻足生意。试与叩柴荆,言辞应有味。
白话文翻译:
野外住着三四户人家,他们的桑树和麻田生意兴隆。我试着去敲敲柴门,想必和他们交谈会很有趣。
注释:
字词注释:
- 野人:指居住在乡野、过着农耕生活的人。
- 桑麻:指桑树和麻,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象征着富饶和生活富足。
- 叩柴荆:敲打用柴禾和荆条搭成的门,表示去拜访人家。
- 言辞应有味:言辞会很有趣,表示交流的内容丰富且有趣。
典故解析:
- 诗中所提到的桑麻,是古代农耕社会的重要象征,反映了农村经济的基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在诗、文、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作品大多体现了其关心民生的情怀。
创作背景: 苏辙在此诗中描绘的是乡村的宁静与质朴,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乡土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透露出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体现了他对农民生计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乡村的生活景象。开篇提到的“野人三四家”,直接描绘出一种宁静的农村景象,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接下来的“桑麻足生意”则暗示了这些农村人家生活富足,经济自给自足,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试与叩柴荆”描绘了诗人渴望与乡野人家交流的愿望。这里的“叩柴荆”不仅是实际的拜访行为,更是一种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最后一句“言辞应有味”,则是对人与人之间真诚交流的期待,表达了对生活中情感交流的重视。
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充满了田园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向往。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反而通过简单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厚的情感,符合苏辙的创作风格,也与他的生活理念相得益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人三四家:描绘出一幅田园图景,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朴实。
- 桑麻足生意:强调农村人的经济状况,表现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 试与叩柴荆:表达了诗人渴望交往的心情,反映出对乡村人情味的向往。
- 言辞应有味:期待与乡村人交谈中的乐趣,表现出对生活深度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桑麻足生意”与“叩柴荆”,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意象:通过“桑麻”和“柴荆”构建出自然与生活的和谐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传达出一种朴素而富有情感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麻:象征着农村的富饶和生机,体现了农耕的传统。
- 柴荆:代表了乡村的门庭,暗示与人交往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桑麻”指的是哪些作物?
- A. 小麦和稻谷
- B. 桑树和麻
- C. 桃树和李树
- 答案: B
-
诗人希望通过“叩柴荆”来实现什么?
- A. 期待与乡村人交流
- B. 想要购买农产品
- C. 寻找工作机会
- 答案: A
-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思考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苏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陶渊明则多描绘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以上是对《和文与可洋州园亭三十咏 其二十六 野人庐》的详细解析和学习内容,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