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登城隍山》
时间: 2025-01-01 15:43: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王业偏安委逝波,东南半壁此经过。江湖越绝成中国,士女清明类上河。回合青苍沙鸟外,销沈金碧夕阳多。不关兴废伤春目,数点闽山隔翠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清明时节登上城隍山的所见所感。诗中提到国家的王业不再稳固,东南一隅正经历着历史的变迁。江湖的绝境使得这片土地成为了真正的中国,士人和女子们在清明时节纷纷上山祭扫。远处青苍的山鸟飞翔,夕阳照耀下金碧辉煌的景象让人心醉。尽管对于兴亡与春秋的变迁不再感伤,山间的闽山却依然在翠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
注释:
- 王业:指的是国家的统治与兴盛。
- 偏安:局部安定,指国家的局势不稳定。
- 逝波: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 东南半壁:指中国的东南地区。
- 江湖越绝:江湖的绝境,形容社会的动荡与不安。
- 士女清明:士人和妇女在清明节期间祭扫祖先。
- 青苍:形容青色而苍翠的山。
- 金碧:形容色彩鲜艳的景象。
- 兴废:兴盛与衰败。
- 闽山:指福建的山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祭扫、追忆的文化传统,强调了人与自然、历史的密切关系。诗中的“东南半壁”则隐喻了历史上中国南北分治的局面,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寿图,清代诗人,生于福建,曾在当时的文人圈内活跃。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社会变迁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明节期间,诗人登上城隍山,目睹周围的自然景色与社会现象,因而生发出对历史、人生的感悟,反映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社会人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即提到“王业偏安”,可以看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关注与忧虑。在描述江湖的绝境时,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地理景象,更是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士女清明类上河”的描写,将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与人物形象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祭扫画面,表现出对先人的追思和对生命的敬畏。接下来的“回合青苍沙鸟外,销沈金碧夕阳多”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幻,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夕阳的辉煌不仅映射了自然的美丽,也意味着历史的沉浮与个人的渺小。
全诗结尾处提到的“兴废伤春目”,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与不禁感伤,似乎在提醒读者对历史的反省与未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王业偏安委逝波:国家的王业不再稳固,历史的波澜已然逝去。
- 东南半壁此经过:作者身处的东南地区,正经历着历史的变迁。
- 江湖越绝成中国:江湖的绝境让这片土地成为真正的中国。
- 士女清明类上河:在清明节,士人和女子们纷纷上山祭扫。
- 回合青苍沙鸟外:远处青山与飞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销沈金碧夕阳多:夕阳下的景色显得格外明亮而华丽。
- 不关兴废伤春目:对兴衰变化不再感伤,目光越发辽阔。
- 数点闽山隔翠螺:遥望闽山,尽显清新脱俗的自然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湖越绝成中国”,将地理与国家命运相联系。
- 对仗:如“销沈金碧夕阳多”中,前后句对称。
- 意象:如“青苍沙鸟”、“金碧夕阳”,营造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与社会人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对家国情怀的追忆,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苍:象征着希望与生机,代表着大自然的壮丽。
- 沙鸟:象征自由与宁静,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唤起对过往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业偏安”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安定 B. 国家不稳 C. 国家强盛 D. 国家衰落
-
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A. 赏花 B. 祭扫 C. 唱歌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青苍沙鸟”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繁忙 B. 自由 C. 暴力 D. 破坏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明》 by 杜甫
- 《清明日忆李白》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清明》相比,林寿图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景观与社会变迁的结合,体现了清明节的传统与文化。而杜甫的《清明》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对比,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诗词概论》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