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足痛)》
时间: 2025-01-04 07:55: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桥仙(足痛)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有时块坐,有时扶起,门外草深三尺。
山禽肯唤我为哥,句句道哥行不得。
此儿害跛,群儿拍手,次第加公九锡。
不消长坐短辕车,但乞取一枝鹤膝。
白话文翻译
有时我坐着,有时又需要人扶起,门外的草深达三尺。
山里的鸟儿愿意叫我“哥哥”,每句都说我走不动了。
这个小孩跛了脚,其他孩子拍手,依次给我加封九锡。
不必长时间坐在短辕车上,只求能得到一根鹤膝杖。
注释
字词注释:
- 块坐:不动地坐着。
- 扶起:帮助站起来。
- 草深三尺:门外的草长得很深,形象地描述了环境的荒凉。
- 山禽:山中的鸟。
- 哥:通常指兄长,这里表现出一种亲切的称呼。
- 行不得:走不动,指行走困难。
- 次第加公九锡:指逐次给我加封九锡,表示一种荣誉或恩宠。
- 鹤膝:鹤的腿,借指拐杖。
典故解析:
- 九锡:古代对贤良之士的封赐,象征着荣华富贵。
- 鹤膝:象征长寿、健康,借指行动不便时所需的拐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字梦溪,号静斋。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晚年,正值身体虚弱,感慨人生和健康的脆弱,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岁月流逝的深思。
诗歌鉴赏
《鹊桥仙(足痛)》是刘克庄晚年创作的一首词,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健康的渴望。全诗通过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深秋时节的孤独与无奈。
开头部分,诗人以“有时块坐,有时扶起”描绘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现出年老体弱的无奈。门外的草深达三尺,意在映衬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环境的荒凉。接着,山禽的叫声让诗人感受到一种亲切,但又无情地提醒他“行不得”,进一步深化了他心中的失落感。
随后,诗人提到小孩跛脚,似乎暗指自己的身体状况,其他孩子拍手加封九锡,象征着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但诗人却不愿过多追求这些。最后一句则更直接地表达了他对健康的渴求,希望能得到一根鹤膝杖,以便能更方便地行走。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健康的珍惜,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风清新自然,却又蕴含深意,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有时块坐,有时扶起”:描述了诗人时而静坐,时而需要他人帮助的状态,体现出身体的虚弱。
- “门外草深三尺”:通过草深的描写,突显了周围环境的荒凉,反映出一种孤独感。
- “山禽肯唤我为哥”:山中的鸟儿叫唤,传递出一种亲近,但同时也显得讽刺。
- “句句道哥行不得”:鸟儿的叫声提醒诗人自己已无法行走,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 “此儿害跛,群儿拍手”:小孩的跛脚象征着人生的无奈,群儿的拍手则是对这种无奈的调侃。
- “次第加公九锡”:孩子们的欢呼声与荣誉的加封形成对比,反映诗人对功名的淡然。
- “不消长坐短辕车”:不愿长时间坐在短辕车上,暗示对安逸生活的不满。
- “但乞取一枝鹤膝”:渴望一根拐杖,象征对健康的追求,体现了对生活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膝”比喻拐杖,寓意长寿。
- 拟人:山禽叫唤,赋予鸟儿以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如“有时块坐,有时扶起”,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望与对生活无奈的感叹,反映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长势旺盛,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环境的冷清。
- 山禽:自然界的生灵,代表着诗人与自然的关系。
- 鹤膝:象征长寿、健康,表达对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有时块坐”的意思是什么?
- A. 常常坐着
- B. 偶尔坐着
- C. 从不坐着
- D. 长时间坐着
-
“山禽肯唤我为哥”中“哥”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兄长
- C. 同龄人
- D. 师长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功名的追求
- B. 对健康的渴望
- C. 对爱情的思考
- D. 对自然的歌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刘克庄与李清照同为宋代诗人,刘克庄更侧重于表现个人的感慨与思考,而李清照则多描绘情感的细腻与内心的波动。在风格上,刘克庄的作品多朴素直接,而李清照则富于情感的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