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4:49:5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 其一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端平俱辱弓旌召,鹏鴳逍遥各不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愧君白帽老辽东。
董迂因被公羊误,杜癖惟于左氏忠。
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同代人的自省。诗的开头提到“端平”,指的是端平年间的政治动荡,显然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鹏鴳”象征着高飞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接着,诗人以“赭衣”和“白帽”自比,表现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他人的敬仰。诗中提到的“董迂”和“杜癖”则揭示了历史学者的不同取向,表现出诗人对历史解读的深刻理解。最终一句,诗人希望能够从众多学者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思想,表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期待。
注释:
- 端平:指的是宋代端平年间,政治混乱的时代。
- 鹏鴳:比喻志向高远的人,常用来形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赭衣:指贫穷的衣着,象征低微的地位。
- 白帽:历史上指学者,强调知识的权威性。
- 董迂:董仲舒,汉代著名的儒学家。
- 公羊:公羊高,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解释《春秋》的重要人物之一。
- 左氏:左丘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左传》与《春秋》相辅相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宋代著名诗人,字景亨,号天池,晚号紫阳居士。他的诗风豪放,擅长咏史抒怀,作品常带有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历史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重重,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自己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这首诗以“端平俱辱”开头,直接点出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引发读者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鹏鴳的自由与自己身处的困境,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接着,诗人以“赭衣”映衬自己的贫贱,表现出对身世的自嘲,同时又愧疚于他人的成就,情感深刻而复杂。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董仲舒和杜癖,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历史解读方式,显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最终,诗人希望能从各家思想中汲取精华,来指导自己的治国理政之道,这体现了他对学术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通过生动的比喻与形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彰显了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端平俱辱弓旌召:引入时代背景,暗示政治腐败与混乱。
- 鹏鴳逍遥各不同:对比理想与现实,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笑我赭衣钳楚市:自我调侃,反映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 愧君白帽老辽东:对他人的尊重与羡慕,表现出谦逊的态度。
- 董迂因被公羊误:提及历史学者的误解,反映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 杜癖惟于左氏忠:强调对左氏的忠诚,表达对传统历史的重视。
- 晚取诸家高束起:期望从众多学者中吸取思想精华。
- 且看渠与意林公:期待与意林公的比较,展现对未来的期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鹏鴳”和“赭衣”的对比,表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比喻:用“鹏鴳”象征自由与理想,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排比:多次提及历史人物,增加了诗的厚度和深度。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对治国理政的思考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弓旌:象征权力与威望。
- 鹏鴳:象征理想与自由。
- 赭衣:象征贫困与卑微。
- 白帽:象征知识与权威。
- 董迂、杜癖:象征历史解读的多样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鹏鴳”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理想与自由
C. 权力 -
诗中“赭衣”代表什么? A. 高贵
B. 贫穷
C. 学者 -
“董迂因被公羊误”中,董迂代表哪种历史学派?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刘克庄《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与杜甫《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是直接描绘现实的苦难。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