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方添粹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
诸生迎谒庙,吾子往监州。
吏散斋堂静,朋来郑校修。
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方添粹的眷恋和祝福。诗中提到忠诚和惠泽的地方,方添粹在此度过了五十个秋天。众多学生前来祭拜庙宇,而我的孩子则前往监州任职。官吏散去后,斋堂显得格外安静,朋友们一同前来修习学问。希望不要嫌弃员外的安排,因为这里的风月正好充满了鸿沟。
注释:
- 忠惠:指忠诚和惠泽之地,形容地方的德治。
- 诸生:指众多学子。
- 监州:指方添粹即将去的地方,可能是某个官职。
- 吏散:官吏下班离去。
- 斋堂:指读书的地方,象征安静的学习环境。
- 员外:指有官职的人,这里指称某种安排。
- 鸿沟:象征广阔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甫,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词和文赋。他的诗风豪放,常表现出对时局的关注与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送别好友方添粹之际。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对朋友的离去感到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祝福,希望朋友能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扬光大。
诗歌鉴赏:
《送方添粹》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之作,诗中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刘克庄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安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在诗的开头,提到“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既表现了方添粹在此地的成就与贡献,也渗透出对过去的回忆与珍惜。
“诸生迎谒庙”,生动描绘出一幅学生们在庙宇前恭敬祭拜的场景,显示出方添粹在学术界的威望和影响力。“吾子往监州”,则反映了对方添粹前途的祝福,预示着他将有新的开始。
后面的几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朋友们聚集在一起,显示出友情的温暖。“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象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诗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充满对未来的希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忠惠横经地:描述忠诚和恩惠交织的地方。
- 今将五十秋:指在这里度过了五十个秋天,感慨时间的流逝。
- 诸生迎谒庙:众多学子前来祭拜,表现出对方的尊重。
- 吾子往监州:我的孩子前往新的官职。
- 吏散斋堂静:官吏离开后,斋堂显得宁静。
- 朋来郑校修:朋友们齐聚一起修学问。
- 勿嫌员外置:希望不要嫌弃员外的安排。
- 风月满鸿沟:美好的风光和月色充盈四周。
修辞手法:
- 对偶:如“风月”与“鸿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风月比作美好的情景,象征着人生的乐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希望,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友谊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惠:象征着美德与仁爱。
- 秋:时间的流逝,象征成熟与反思。
- 庙:文化与学术的象征,代表对知识的尊重。
- 斋堂:学习的场所,象征着宁静和思考。
- 风月: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忠惠”指的是什么?
- A. 忠诚和恩泽
- B. 友谊和爱情
- C. 学问和自然
-
“吾子往监州”中的“吾子”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方添粹
- C. 诗人的孩子
-
诗中提到的“诸生”是指什么?
- A. 学生
- B. 官吏
- C. 老师
答案:
- A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送友人》: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送别,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与人生哲理,与刘克庄的细腻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