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陈使君二首
庞老趋城少,严公出郭多。
难攀逸民传,堪举力田科。
夙昔烦驺哄,从今闭雀罗。
若逢两狨橐,应问一渔蓑。
白话文翻译:
送别陈使君的两首诗
庞老去城里的人少,严公出城的人多。
难以追随隐士的传说,倒是可以提举力田的科举。
往日曾因马车轰鸣而烦扰,从今后只愿收起雀罗。
如果偶然遇见那两只猿猴,应当问问他们的渔夫的蓑衣。
注释:
- 庞老:指庞德公,隐士,象征着高逸的生活。
- 严公:指严子陵,另一位隐士,与庞老相对应。
- 逸民:指隐居的人,追求自由的生活。
- 力田科:指通过耕作获得的功名。
- 夙昔:从前、过去。
- 烦驺哄:车马的喧闹,烦扰。
- 雀罗:捕鸟的网。
- 狨橐:狨猴,古代常用来比喻游走不定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诗人,晚唐诗风影响下的词人,词风清新、高雅。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的送别场合,陈使君即将离开,诗人用诗表达对他的祝福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功名的思考。开篇即以庞老与严公的对比,彰显出当时人们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庞老出城的人少,反映出隐士生活的稀缺与高洁。而“难攀逸民传”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传说的敬仰与追求的无奈,表明了隐士生活虽美好,却难以真正达到。接着“夙昔烦驺哄”一语,勾勒出诗人在城中生活的烦扰与喧嚣,转而期待的宁静生活。
最后一联“若逢两狨橐”,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借用猿猴与渔夫的形象,暗示了寻求自由与淡泊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庞老趋城少,严公出郭多。
- 描述隐士庞公出城的人少,而严公出城的人多,暗示隐士的稀有与世俗生活的繁忙。
-
难攀逸民传,堪举力田科。
- 难以追随隐士的传说,但通过努力耕作仍可获得功名,反映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
夙昔烦驺哄,从今闭雀罗。
- 过去常因车马的喧闹而烦扰,今后只愿收起捕鸟的网,渴望宁静生活。
-
若逢两狨橐,应问一渔蓑。
- 如果遇到猿猴,应该向他们询问渔夫的蓑衣,寓意向往自由与自然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庞老与严公的对比,突出隐士生活的稀缺。
- 比喻:猿猴与渔夫,象征自由与隐逸的生活。
- 夸张:对“烦驺哄”的描述,强调了城市生活的喧嚣。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传达了一种追求自由与宁静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庞老:象征隐士的理想。
- 严公:隐士的另一种形象。
- 力田科:反映世俗的功名与追求。
- 雀罗: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 狨橐:象征自由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位隐士是谁?
- A. 庞老与严公
- B. 李白与杜甫
- C. 王维与孟浩然
-
诗中“夙昔烦驺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喜爱
- B. 对城市喧嚣的厌烦
-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若逢两狨橐”中的“狨橐”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动物
- C. 一种工具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赠汪伦》李白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隐逸思想与王维的山水诗风相似,均体现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对刘克庄及其诗作的详细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关于古典诗词的背景与赏析。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陈使君二首》,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诗中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