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集食藕极嫩
比雪犹松在,无丝可得飘。
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极嫩的藕,形态洁白如雪,犹如松树般清新,没有任何丝状物质可供飘荡。轻轻地拈起它,愁绪似乎就要破碎,未等嚼动,愁绪便已先行消散。
注释
- 比雪:形容藕的颜色洁白,像雪一样。
- 犹松在:犹如松树般挺拔、清秀,这里用来比喻藕的形态。
- 无丝可得飘:指藕没有丝状的东西,可以理解为没有杂质。
- 轻拈愁欲碎:轻轻地拈起藕就像要破碎的愁绪,暗喻触动内心的情感。
- 未嚼已先销:尚未咀嚼,愁绪便已消散,表达一种情感的轻盈与释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年-1235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因其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独特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擅长用细腻的描写展现自然景色及生活情趣,尤其以描绘小品、田园诗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在江西时,受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诗人通过对食藕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宁静心态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藕”为题材,通过对藕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诗的开头以“比雪犹松在”来形容藕的外观,形象地传达出藕的洁白与清新,轻松愉悦的气氛逐渐引入。接下来的“无丝可得飘”,则进一步强调了藕的纯净,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美好,没有杂质的干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这两句则将诗人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轻轻一拈,愁绪便似乎要破碎,表达出一种由藕引发的感情释放。这种情感的轻盈感,与前面对藕的细腻描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烦恼的释然,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比雪犹松在:这句诗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藕的洁白与挺拔,仿佛在说这藕的美丽不亚于雪和松树,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 无丝可得飘:强调藕的纯洁,没有杂质,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象征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 轻拈愁欲碎:此处使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轻轻一拈,就如同触动内心的愁绪,暗示生活中的小事能够引发深层情感。
- 未嚼已先销:通过对比,表现了对愁绪的迅速释放,传递出一种心灵的轻松与解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藕比作雪与松,增强了视觉和触觉的感受。
- 拟人:让愁绪似乎有了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体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轻松愉悦之中对烦恼的释然,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雅、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纯洁、清新,强化了藕的美感。
- 松:象征坚韧与高洁,暗示了诗人追求的品格。
- 藕:象征生活的简单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藕的颜色?
- A. 比水
- B. 比雪
- C. 比花
-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愁绪的轻盈感?
- A. 轻拈愁欲碎
- B. 未嚼已先销
- C. 无丝可得飘
-
该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以简单的情景表达深刻的情感。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描绘自然景色,展现诗人情感。
诗词对比
- 《小集食藕极嫩》与《赠汪伦》(李白):两者皆通过自然描写表达情感,但前者偏重细腻观察,后者则更为豪放,表现友谊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唐宋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