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
时间: 2025-01-01 14:04: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赴玉山之谪,与诸父泛舟大泽,分题为别
作者:晁补之 〔宋代〕
莫话南征,船头转三千馀里。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
清时事,羁游意。
尽付与,狂歌醉。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
不似朱公江海去,未成陶令田园计。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不要再谈论南方的征战,船头已经转向三千多里。
不再感叹这浮生的漂泊,只觉得惜别的情怀。
眼前满是青山芳草,半篙轻划,映照着斜阳下的碧水。
问这儿哪儿的芰荷最深,渔人指向了远方。
清明的时光,羁旅的心情,
都尽情交给了狂歌与醉酒。
有才华的南阮,视我为知己,
却不像朱公那样东渡江海,未能如陶渊明般实现田园理想。
即使楚乡的风景胜过我的家乡,谁来与我对饮?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征:指南方的征战或征途。
- 浮生:指漂泊不定的生活。
- 芰荷:指水生植物,常用于形容优美的水边环境。
- 狂歌醉:放声高歌,纵情饮酒,象征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 朱公:指朱淑真,东渡的诗人,借代追求理想的生活。
- 陶令:指陶渊明,隐逸诗人,以田园生活著称。
典故解析:
- 朱公与陶令:朱淑真和陶渊明的对比,前者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后者向往的是田园的平静与宁静。诗中借此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公谦,号惭愧,北宋时期著名诗人。诗风豪放,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因政治原因被贬至玉山期间,诗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充满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开头以“莫话南征”直接切入主题,带有一种不愿谈论过往的沉重感,表达出诗人对浮生的感慨与不安。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以“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恰如其分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对“芰荷”的提问以及渔人的指引,象征着对理想与归属感的寻找。
接下来的“尽付与,狂歌醉”展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似乎在逃避现实的困扰,以酒歌来释怀。通过对南阮的自我安慰与朱公、陶令的比较,诗人既感受到了现实的无奈,又渴望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以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莫话南征:开头设定了一种不愿回顾过去的情绪,暗示着诗人的不安与逃避。
- 船头转三千馀里:描写行舟的远行,暗含对人生路径的探索。
- 未叹此浮生飘荡,但伤佳会:表达对浮生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满眼青山芳草外,半篙碧水斜阳里:视觉上的美景与内心的伤感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问此中何处芰荷深:渔人指向的芰荷象征着理想与归属,诗人对其深感向往。
- 尽付与,狂歌醉:表明诗人选择以歌声与酒意来逃避现实的压力。
- 有多才南阮,自为知己:南阮作为知己的存在,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找认同的渴望。
- 不似朱公江海去:对比朱公的外出与陶令的田园理想,表明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便楚乡风景胜吾乡,何人对:即便他乡风景胜过故乡,内心的孤独与对话的缺失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生飘荡”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如“清时事,羁游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青山、碧水、芰荷等意象相互辉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游子心中的孤独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着希望与理想,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 芳草:象征着生活的丰盈与多彩。
- 碧水:象征着宁静与平和,反映内心的渴望。
- 芰荷:象征着理想的归属与美好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朱公”指的是谁?
- A. 陶渊明
- B. 朱淑真
- C. 李白
- D. 杜甫
-
“满眼青山芳草外”一句中的“芳草”主要象征什么?
- A. 伤感
- B. 生活的美好
- C. 归属感
- D. 旅行的疲惫
-
“尽付与,狂歌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逃避现实
- B. 积极向上
- C. 对未来的憧憬
- D. 对故乡的怀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归园田居》(陶渊明) - 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理想。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两首诗都表现对政治动荡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晁补之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国事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