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冠寺
作者: 翁卷 〔宋代〕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
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
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
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寺环境,山中有许多猿猴和鸟儿,整天安静而没有喧嚣。山涧中的水流淙淙而出,几位僧人悠闲地在此聆听。诗人手拄着竹杖,坐在石头上,轻轻拂动石头,寒云也随之飘动。谁曾在此营建寺庙?我来寻碑查看历史的记载。
注释:
- 猿鸟群:指山中栖息的猿猴和鸟类,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永日:整天,形容时间的漫长和宁静。
- 绝嚣氛:没有喧嚣的气氛,表达了这里的清静。
- 一涧水流出:指山涧中流出的一条小溪,象征生机与清新。
- 拄筇:手中拄着的竹杖,表示诗人漫步的状态。
- 黏落趺:指坐在石头上,暗示一种放松、安静的状态。
- 寒云:指轻柔的云,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寻碑看记文: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探求和对过往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字子舆,号岳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风光,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创作背景:
《宝冠寺》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安静的寺庙中,他感受到了与世无争的宁静,反思历史,探索人文内涵。
诗歌鉴赏:
《宝冠寺》是一首典雅的山水诗,诗人在宁静的寺庙环境中,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开头两句“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通过形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感觉。接下来的“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水流的声音和僧人的存在让这一切显得更加和谐。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手拄竹杖,坐在石上,轻拂“寒云”,表现出他与自然的融洽。最后一句“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不仅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多猿鸟群:描绘了山中栖息的猿猴和鸟类,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 永日绝嚣氛:暗示这里一天到晚都没有喧嚣的气氛,突出宁静。
- 一涧水流出:象征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清新。
- 几房僧共闻:几位僧人共同聆听水声,展示出人和自然的和谐。
- 拄筇黏落趺:描绘诗人闲适的姿态,表达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 拂石动寒云:通过轻拂石头而动的寒云,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 谁昔来营此:引发对历史的追问,体现对过往的思考。
- 寻碑看记文: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探求和对人文的关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云”暗示心境的清冷。
- 拟人:水流和云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猿鸟群”与“绝嚣氛”的对比,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传达了一种超然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宁静和自然的庇护。
- 猿鸟:象征生命和自然的生机。
- 水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 僧人: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寒云: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哲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 A. 狐狸
- B. 猿猴和鸟
- C. 老虎
-
诗人用什么工具支撑自己?
- A. 杖
- B. 枝
- C. 绳子
-
诗中描绘的环境给人什么感觉?
- A. 喧嚣
- B. 宁静
- C. 混乱
答案:
- B. 猿猴和鸟
- A. 杖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山中问答》描绘了山中景色与人之间的对话,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翁卷的《宝冠寺》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