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为祝史趋真馆,屈指于今二十年。
琪树瑶林成想像,直疑当日梦游仙。
白话文翻译:
曾经是祝史的随从,走过真馆,至今已经二十年。
那美丽的琪树和瑶林,仿佛让我梦回仙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祝史:古代掌管祝祷及祭祀的官职。
- 趋真馆:指的是一个与道教相关的场所,可能是朝拜、学习或聚会的地方。
- 屈指:用手指头计算,表示时间的推移。
- 琪树:美玉般的树木,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树木。
- 瑶林:指美丽的林木,瑶指美玉,象征珍贵和美丽。
- 梦游仙:形容如梦般的游历仙境。
典故解析:
- 梦游仙境:在古代文学中,梦游仙境常用来形容人们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而闻名。韩维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冬之际,诗人以回忆的方式,感慨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追寻。通过描写美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头两句提到“曾为祝史趋真馆”,暗示了诗人的过去经历,似乎在回顾自己在那段时间的生活与追求。接着“屈指于今二十年”,则是对时间的感慨,二十年的光阴在指间流逝,令人感到惋惜和思索。
后两句描绘了“琪树瑶林”的美丽景象,诗人用“成想像”来表达心中的理想和美好的幻想,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仙境。这种梦游的感觉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心理想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体来看,诗歌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为祝史趋真馆:诗人回忆自己曾经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对过去的珍视。
- 屈指于今二十年:时间的流逝,二十年在手指间计算,暗含对时光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
- 琪树瑶林成想像:美丽的树木和林木,象征着理想和美好,诗人心中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 直疑当日梦游仙:通过美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仿佛自己在梦中游历仙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琪树和瑶林比作理想中的美好事物,增添了诗的浪漫色彩。
- 对仗:前后两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琪树:象征着美好、珍贵的事物,代表着诗人理想的追求。
- 瑶林:同样象征美丽与理想,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梦幻色彩。
- 梦游仙: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祝史”指的是哪类官职?
- A) 农官
- B) 战士
- C) 祭祀官
- D) 教师
-
“琪树瑶林”主要象征什么?
- A) 落叶
- B) 理想与美好
- C) 战争
- D) 贫穷
-
诗人对时间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感慨与思索
- C) 忽略
- D) 欢快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韩维的这首诗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二者在描绘理想境界的风格上有相似之处,但韩维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陶渊明则更多地描绘了理想生活的宁静美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汉字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