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

时间: 2025-01-17 10:01:51

一从负图与负舟,天公閟之居灵湫。

重瞳胼手久不作,苍苔古木两漠漠。

朝来石磴鳞鳞湿,如觉蜿蜒为人出。

甘霖未甦焦卷多,相候吴云莫相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黄龙洞
作者: 周文璞〔宋代〕
一从负图与负舟,
天公閟之居灵湫。
重瞳胼手久不作,
苍苔古木两漠漠。
朝来石磴鳞鳞湿,
如觉蜿蜒为人出。
甘霖未甦焦卷多,
相候吴云莫相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龙洞的幽深景象:一开始就提到负图(古代的图像或地图)和负舟(携带舟船),暗示了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诗人感慨天公(上天)将灵泉之居封闭,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下来,描写了重瞳(指眼睛明亮)和胼手(手上有茧)的人久未出现,暗示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苍苔和古木的意象增添了环境的苍凉和宁静。早晨的石阶上湿润的水珠,仿佛有人刚刚走过。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甘霖(雨水)未曾滋润焦卷(枯萎的植物),期待着吴云(指雨云)能带来滋润,体现了对自然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期待。

注释:

  • 负图:古代地图,象征着对自然或未知的探索。
  • 负舟:携带舟船,暗指与水相关的旅行或体验。
  • 灵湫:灵泉的深处,象征着神秘与灵性。
  • 重瞳:形容眼睛明亮,象征聪慧。
  • 胼手:指手上有茧,暗示辛劳。
  • 漠漠:形容苍苍茫茫,给人一种空旷感。
  • 鳞鳞:形容水珠或石阶的湿润状态。
  • 甘霖:甘美的雨,象征着滋润和生机。
  • 吴云:指雨云,期待能带来雨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他常常用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贯穿于其作品。

创作背景:

《黄龙洞》创作于诗人游历黄龙洞期间,受大自然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黄龙洞的神秘与幽深,诗人用一种超然的视角,感受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无常。开篇即以“负图”与“负舟”引入,表明了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而“天公閟之居灵湫”则暗示了自然的神秘和不可知性,传达出一种敬畏之情。接下来的“重瞳胼手久不作”,让人感受到一种久处于世俗生活中的疲惫与倦怠,这与自然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中苍苔古木的描写,既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韧性。最后的“甘霖未甦焦卷多”,不仅表达了对雨水的期待,更是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从负图与负舟:隐喻与自然的关系,表明探索与旅行的主题。
  2. 天公閟之居灵湫:描绘自然的神秘,传达对大自然的敬畏。
  3. 重瞳胼手久不作:表达对世俗生活的疏离,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4. 苍苔古木两漠漠:营造环境的苍凉感,象征生命的持久与时间的流逝。
  5. 朝来石磴鳞鳞湿: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环境的变化。
  6. 如觉蜿蜒为人出:人似乎刚刚走过,暗示人与自然的交融。
  7. 甘霖未甦焦卷多:表达对生命的渴望,期待自然的滋润。
  8. 相候吴云莫相失: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呼唤生命的重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甘霖”象征生命之水。
  • 拟人:如“如觉蜿蜒为人出”,让环境生动。
  • 对仗:如“苍苔古木与朝来石磴”增加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渴望。通过对黄龙洞的描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强调了自然的灵性与生命的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负图:探索与未知。
  • 负舟:与水相关的旅行。
  • 灵湫:自然的神秘与灵性。
  • 苍苔:生命的韧性与时间的流逝。
  • 甘霖:希望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负舟”是指什么? A. 船的负担
    B. 携带舟船
    C. 航行的方式
    答案: B

  2. “苍苔古木两漠漠”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繁华喧闹
    B. 苍凉宁静
    C. 生机勃勃
    答案: B

  3. 诗中的“甘霖”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生命的希望
    C. 生意的兴隆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周文璞的《黄龙洞》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但《黄龙洞》更强调人与自然的灵性联系,而《山中问答》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