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凤山有感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47:37

秋芜阙是草堂基,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此生宁没暂来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凤山有感二首
作者: 周文璞 〔宋代〕

秋芜阙是草堂基,
惟有南邻尽得知。
辛苦置家将守冢,
告求广地要穿池。
净莲已付乡僧掘,
慈竹从教墓客移。
虽向龙湾作耆旧,
此生宁没暂来时。

白话文翻译

在秋天的荒草中,草堂的基址已经被遮蔽,
只有南边的邻居仍然了解这里的情况。
我辛苦地在这里安家,准备守护祖先的坟墓,
请求能够扩展土地,挖掘一个池塘。
洁净的莲花已经交给乡间的僧人挖掘,
慈爱的竹子也让墓地的客人搬走。
虽然我在龙湾附近生活得很久,
但在这一生中,难道就不能暂时回到过去吗?

注释

  • 秋芜: 秋季的杂草,形容荒凉的状态。
  • 草堂: 诗人所居住的简陋住所。
  • 守冢: 守护祖先的坟墓。
  • 告求: 请求。
  • 广地: 广阔的土地。
  • 穿池: 挖掘池塘。
  • 净莲: 清洁的莲花,象征纯洁。
  • 慈竹: 形容竹子的温柔和善良。
  • 墓客: 指前来祭扫的人。
  • 耆旧: 年老的事物,指过去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对凤山的游历中,抒发了对故乡与家园的思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情感,表现出对生命和家族的深切关注。

诗歌鉴赏

《过凤山有感二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开头通过“秋芜阙是草堂基”,将读者带入一个荒凉的场景,草堂的基址被秋天的杂草覆盖,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只有南邻的人了解这片土地,暗示着人与土地、家庭的深厚联系。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他虽然辛苦置家,却仍需守护祖辈的坟墓,体现了对家族责任的承继。

“净莲已付乡僧掘,慈竹从教墓客移”中,莲花与竹子的意象交织,既表现了对自然的珍惜,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诗人在最后一句“此生宁没暂来时”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凤山的感怀,诗人不仅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更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芜阙是草堂基”:秋天的杂草覆盖了草堂的基础,突显荒凉。
  • “惟有南邻尽得知”:唯有南边的邻居还了解这里的情况,暗示孤独。
  • “辛苦置家将守冢”:我辛苦安家,是为了守护祖先的坟墓,表现责任感。
  • “告求广地要穿池”:请求能扩展土地,挖掘池塘,反映对生活的渴望。
  • “净莲已付乡僧掘”:洁净的莲花已交给乡僧挖掘,象征纯洁的追求。
  • “慈竹从教墓客移”:温柔的竹子让墓地的客人搬走,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虽向龙湾作耆旧”:尽管我在龙湾生活已久,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此生宁没暂来时”:这一生中难道不能暂时回到过去吗?表露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家园比喻为草堂,表现出对生活的辛苦。
  • 拟人:竹子“从教墓客移”,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增强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芜: 代表凋零与荒凉,象征时间的流逝。
  • 草堂: 代表诗人的居所,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净莲: 象征纯洁与美好,代表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慈竹: 象征温暖与关心,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周文璞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秋芜阙是草堂基”中的“阙”是什么意思?

    • A. 破损
    • B. 缺失
    • C. 突出
    • D. 遮掩
  3. 诗中提到的“净莲”象征着什么?

    • A. 纯洁
    • B. 富贵
    • C. 繁荣
    • D. 忍耐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周文璞的《过凤山有感二首》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周文璞更注重对生活的感悟与责任感,而李白则突出对亲情的渴望与孤独之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