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道士白胭脂》

时间: 2025-01-17 10:35:37

萧史水银粉,番女红蓝花。

狂奴爱风调,脂泽遂成家。

镜开青峡月,衣近赤城霞。

欲下人间世,槲林栖晚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道士白胭脂
萧史水银粉,番女红蓝花。
狂奴爱风调,脂泽遂成家。
镜开青峡月,衣近赤城霞。
欲下人间世,槲林栖晚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道士的美丽妆容,使用了水银粉和五彩的花朵。狂妄的奴隶钟情于她的风采,使得她的美丽成就了家庭的荣华。镜子中映照出青色峡谷的月亮,衣服近似赤色城池的霞光。她想要下凡入世,却只能在槲树林中栖息晚归的乌鸦。


注释:

  • 萧史:指萧史的水银粉,古代一种化妆品。
  • 番女:泛指异国的女子,常用来形容异域风情。
  • 狂奴:指热衷于追求美好事物的人。
  • 风调:指风采,气质。
  • 脂泽:指脂粉的光泽,形容女子的美丽。
  • 青峡月:青色峡谷中的月亮,象征清幽的环境。
  • 赤城霞:赤色的云霞,形容美丽的衣物。
  • 槲林:槲树林,常用来比喻幽静的环境。
  • 晚鸦:傍晚归巢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社会风俗和人情世态,文风清新婉丽,常以细腻的描写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道士的妆容及其内心的挣扎,表现对世俗与超脱的思考。


诗歌鉴赏:

《华道士白胭脂》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道士的美丽妆容,展现了她在世俗与超然之间的矛盾。首联通过水银粉和五彩花朵的对比,勾勒出道士的外貌美,隐喻她的内心世界。而“狂奴爱风调”则反映出对美的渴望与追求,展示了人性中对美丽的向往。接着,诗中描绘的“镜开青峡月”与“衣近赤城霞”不仅描写了道士的美丽服饰,还引发了对自然景色的联想,暗示了道士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最后两句以“欲下人间世,槲林栖晚鸦”结束,表达了道士对于人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现实的无奈与孤独。整首诗通过对道士妆容和内心的双重描绘,展示了人们在美与世俗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史水银粉”:以水银粉作为妆容的基础,表现出道士的精致与美丽。
  2. “番女红蓝花”:使用异域的红蓝花朵,表现出她的独特风格与吸引力。
  3. “狂奴爱风调”:表现对她美丽的赞美,暗示她吸引了众多追求者。
  4. “脂泽遂成家”:脂粉的光泽让她成就了美丽的家庭。
  5. “镜开青峡月”:镜中的景象如同青色峡谷的月亮,清新而静谧。
  6. “衣近赤城霞”:衣服如同赤色的霞光,象征着美丽与希望。
  7. “欲下人间世”:表现她对人间生活的向往。
  8. “槲林栖晚鸦”:结尾用晚归的乌鸦象征孤独与归宿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开青峡月”,用自然景象比喻道士的美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道士的美丽与内心渴望,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美与生活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一种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水银粉:象征着美丽与虚幻。
  2. 红蓝花:代表异域风情与个性。
  3. 青峡月:象征清幽与内心的宁静。
  4. 赤城霞:象征希望与美的追求。
  5. 槲林:代表隐秘与孤独的栖息地。
  6. 晚鸦:象征归属感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狂奴”指的是? A. 对美的追求者
    B. 道士的朋友
    C. 诗人的情敌

  2. “青峡月”意在表达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道士的孤独
    C. 生活的繁华

  3. 诗的最后一句中“槲林”象征着? A. 热闹
    B. 孤独与归宿
    C. 美丽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周文璞《华道士白胭脂》 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内心情感,但《华道士白胭脂》更侧重于外在与内心的矛盾,而《如梦令》则更注重情感的细腻与缠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的美学》

以上内容为《华道士白胭脂》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