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同年书院
竹色侵晚帙,泉声漱嵌根。
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竹子的颜色在傍晚时分逐渐渗透到书院的帙(书帙)上,泉水的声音在岩石中流淌,像是在洗涤根部。试着走一趟通往丹灶(炼丹之所)的路,应该会到达老人村。
注释:
- 竹色:指竹子的颜色,通常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更加幽静。
- 侵:渗透、侵入。
- 晚帙:傍晚的书帙,书帙是用来装书的工具,代表着知识和文化。
-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声音和宁静。
- 漱:洗涤、冲刷。
- 嵌根:在石头中生长的根,象征坚韧和扎根大地。
- 丹灶:指炼丹的炉灶,古代道士炼丹的地方。
- 老人村:可能是隐喻某个与隐士或长者有关的村落,象征追求长生不老或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吴江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何同年书院》创作于范成大晚年,他在这一时期多次游历山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宁静,这首诗便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何同年书院》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与人文情怀的诗。开篇以“竹色侵晚帙”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的宁静画面,竹子的绿色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柔和,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接着“泉声漱嵌根”,泉水的声音在石缝中流淌,仿佛在洗净尘世的烦恼,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好。最后两句“试通丹灶路,应到老人村”,则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追求与理想,似乎在暗示着追求长生不老的隐士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不仅有自然的静谧与美好,也蕴含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色侵晚帙:描绘傍晚时分,竹子的颜色映照在书帙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氛围。
- 泉声漱嵌根:泉水流淌的声音在石头缝隙中回响,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根基。
- 试通丹灶路:试着走向炼丹的道路,暗含追求长生的志向。
- 应到老人村:推测走到最后,应该能抵达隐士居住的村落,象征着理想的栖息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色与晚霞相联系,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泉水的声音仿佛在“漱洗”根部,给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音韵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高洁、坚韧的品格。
- 泉:象征清澈、纯净的心灵与自然。
- 丹灶:象征追求长生不老、道家理想的生活。
- 老人村: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丹灶”指的是什么?
A. 炼丹的炉灶
B. 烹饪的灶台
C. 稻田
D. 酒坊 -
“竹色侵晚帙”中的“侵”字是什么意思?
A. 进入
B. 渗透
C. 攻击
D. 逃跑 -
诗中“泉声漱嵌根”表达了什么意境?
A. 自然的安静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尘世的逃避
D.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范成大《何同年书院》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范成大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显孤独和沉思。
参考资料:
- 《范成大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