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甲白盐碧丛丛,半山人家草木风。
榴花满山红似火,荔子天凉未肯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人家的美丽画面:赤红的甲壳虫、白色的盐碱地、郁郁葱葱的竹林在一起,半山腰上人家依偎在草木之间,微风轻拂。山上的石榴花盛开,鲜红如火,而荔枝在凉爽的天气中仍未成熟,未能变红。
注释:
- 赤甲:指的是赤红色的甲壳虫,象征生机与活力。
- 白盐:盐碱地,白色的盐分,可能暗示土壤的干燥与贫瘠。
- 碧丛丛:形容竹林的青翠。
- 人家: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们,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榴花:指的是石榴花,红色鲜艳,象征着美好与热情。
- 荔子:荔枝果,形容未成熟的状态,暗示着时节的变化。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复,号石湖,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夔州竹枝歌》系列诗作写于范成大在夔州任职期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动荡时代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夔州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开头两句用“赤甲白盐碧丛丛”勾勒出色彩斑斓的自然画面,赤甲虫的活泼与白盐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接着“半山人家草木风”则把人们的生活融入自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后两句描绘了山中盛开的石榴花和未成熟的荔枝,仿佛在阐释着生命的阶段与时节的变换,红似火的石榴花象征着热情与希望,而荔子的未红则反映出自然节律的耐心等待。整首诗以丰富的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与大自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赤甲白盐碧丛丛:描绘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赤甲虫的活力与白色盐碱的静谧形成对比,表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
- 半山人家草木风:描写半山腰的村庄,草木在微风中摇曳,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榴花满山红似火:山上盛开的石榴花色彩鲜艳,象征着生活的热情与活力。
- 荔子天凉未肯红:描写荔枝尚未成熟,反映出自然的节奏与耐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榴花比作火,强调其鲜艳的颜色。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均为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映射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赤甲:象征活力与生命力。
- 白盐:暗示自然环境的艰辛。
- 榴花:象征热情与希望。
- 荔子:象征时节的变化与耐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赤甲”指的是什么? A. 赤红色的甲壳虫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水果
D. 一种山石 -
“榴花满山红似火”这句中的“红似火”用来形容什么? A. 荔枝
B. 石榴花
C. 山水
D. 甲虫 -
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是?
A. 都市繁华
B. 乡村田园
C. 海滨风光
D. 高山雪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范成大的《夔州竹枝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描绘了自然美景,但前者更加侧重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而后者则更多展现了孤独的山中生活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山水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