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熊耳山 王禹偁 〔宋代〕
谪居多与俗为邻,熊耳当门入望频。 感谢双峰对双眼,也胜逢见等闲人。
白话文翻译:
我被贬谪居住的地方,常常与世俗为邻,熊耳山正对着我的门前,频繁地映入我的眼帘。 我感激那熊耳山的双峰,它们对视着我的双眼,这种相遇,胜过了遇见那些平凡无奇的人。
注释:
- 谪居:指被贬谪到外地居住。
- 俗:世俗,指平凡的、普通的事物。
- 熊耳:山名,此处指熊耳山。
- 当门:正对着门。
- 入望频:频繁地映入眼帘。
- 双峰:指熊耳山的两个主峰。
- 等闲人:平凡无奇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多次被贬谪。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禹偁在被贬谪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世俗的疏离感。熊耳山的美景给了他精神上的慰藉,使他感到与自然的亲近胜过与世俗之人的交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激之情。诗中,“谪居多与俗为邻”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被贬谪的境遇,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的厌倦。而“熊耳当门入望频”则描绘了熊耳山频繁映入眼帘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最后两句“感谢双峰对双眼,也胜逢见等闲人”,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激,认为与自然的亲近胜过与平凡人的交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谪居多与俗为邻:诗人被贬谪到外地居住,常常与世俗为邻,这里“俗”指平凡的、普通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
- 熊耳当门入望频:熊耳山正对着诗人的门前,频繁地映入诗人的眼帘,这里“当门”和“入望频”描绘了熊耳山的美景。
- 感谢双峰对双眼:诗人感激熊耳山的双峰,它们对视着诗人的双眼,这里“双峰”指熊耳山的两个主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激。
- 也胜逢见等闲人:这种与自然的亲近,胜过了遇见那些平凡无奇的人,这里“等闲人”指平凡无奇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胜过对世俗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感谢双峰对双眼”一句,将熊耳山的双峰拟人化,仿佛它们在主动与诗人的双眼对视,增强了诗意的生动性。
- 对比:诗中通过“也胜逢见等闲人”一句,将自然美景与平凡人的交往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激和对世俗的疏离。通过描绘熊耳山的美景,诗人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认为与自然的亲近胜过与平凡人的交往。
意象分析:
- 熊耳山:诗中的重要意象,象征着自然美景和精神慰藉。
- 双峰:熊耳山的两个主峰,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谪居多与俗为邻”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喜爱 B. 对世俗的厌倦 C. 对自然的喜爱 D. 对自然的厌倦
-
诗中“感谢双峰对双眼”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也胜逢见等闲人”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 A. 自然胜过世俗 B. 世俗胜过自然 C. 自然与世俗同等 D. 自然与世俗无关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对世俗的疏离。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王禹偁的《望熊耳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疏离,但王禹偁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美景的感激,而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对自然山水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禹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王禹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