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家大人》

时间: 2025-01-01 14:13:36

寂寂柴门镇日关,吟诗须静弈须閒。

杜陵老去犹忧国,彭泽归来肯出山。

倦把申江收眼底,醉携《周易》注窗间。

旁人漫说家庭乐,不信年来鬓亦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寂寂柴门镇日关,吟诗须静弈须閒。
杜陵老去犹忧国,彭泽归来肯出山。
倦把申江收眼底,醉携周易注窗间。
旁人漫说家庭乐,不信年来鬓亦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忧虑。诗人日复一日地关上柴门,静静地吟诗、下棋。即使杜甫年老后仍然忧国忧民,而彭泽(指陶渊明)即使归隐也愿意出山。诗人自己已经厌倦了浮华,享受着远眺申江的宁静,醉心于《周易》的研究。旁人常说家庭生活快乐,但他却不相信,这些年间自己的鬓发已经斑白。

注释

  • 柴门:柴火制作的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杜陵:指杜甫,因其在杜陵生活而得名。
  • 彭泽:指陶渊明,因其隐居于彭泽湖而得名。
  • 申江:指申河,可能是诗人所处地域的河流。
  • 周易: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主要涉及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
  • 鬓亦斑:形容头发渐白,表示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媞(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她的诗作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可能是李媞在一个宁静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国家大事时所写。社会动荡和个人隐逸的矛盾使得她在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呈家大人》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诗。首联“寂寂柴门镇日关”便勾勒出一种清幽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吟诗须静弈须闲”,不仅强调了诗人追求的静谧与闲适,同时也暗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对比历史人物,杜甫和陶渊明,李媞借助他们的经历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杜甫的忧国忧民与陶渊明的隐士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后两联则通过“倦把申江收眼底,醉携周易注窗间”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眷恋与学识的追求,进一步揭示出对内心平静的渴望。最后一句“旁人漫说家庭乐,不信年来鬓亦斑”则揭示了诗人的无奈与感伤,尽管外界认为家庭生活美好,但她自己却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无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出清代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寂寂柴门镇日关”: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
    • “吟诗须静弈须闲”:强调内心的安宁和追求的闲适。
    • “杜陵老去犹忧国”:引用杜甫,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 “彭泽归来肯出山”:提到陶渊明,表现出隐居与出山的选择。
    • “倦把申江收眼底”:诗人已厌倦世俗,向往自然的宁静。
    • “醉携周易注窗间”:表示对学问的醉心与追求。
    • “旁人漫说家庭乐”:外界对家庭生活的误解。
    • “不信年来鬓亦斑”: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感慨。
  2.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杜甫和陶渊明的对比,突显不同的人生选择。
    • 象征:柴门象征隐逸生活,周易象征智慧与哲思。
  3. 主题思想

    •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柴门:象征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
  • 杜陵:代表忧国忧民的精神。
  • 彭泽:象征隐逸与归隐的理想。
  • 申江:代表自然与宁静的美。
  • 周易:象征智慧与哲学的追求。
  • 鬓斑:象征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媞在诗中提到的“杜陵”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2. 诗中“倦把申江收眼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家庭的向往
    C. 对朋友的思念
    D. 对权力的追求

  3. 本诗中提到的“鬓亦斑”表现了什么?
    A. 年轻的活力
    B. 对生活的热爱
    C. 时间的无情流逝
    D. 家庭的幸福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对比李媞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李媞在宁静中显露出对国家的忧虑,而陶渊明更多的是对个人内心的满足与归属感。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对隐逸生活的不同理解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文学名篇解析》
  • 《李媞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