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邱社怀赵太史 其二》

时间: 2025-01-14 02:00:58

白社孤楼引望频,于今学士掌丝纶。

洞云尚带宫袍色,峰日犹悬馆阁春。

鹤驭飙轮仙客迥,銮坡天阙帝臣亲。

江南处处多芳树,得似甘棠覆缙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社孤楼引望频,于今学士掌丝纶。
洞云尚带宫袍色,峰日犹悬馆阁春。
鹤驭飙轮仙客迥,銮坡天阙帝臣亲。
江南处处多芳树,得似甘棠覆缙绅。

白话文翻译:

在白社的孤楼上,我频频眺望,今日的学士手握丝绸和文书。
洞中的云还带着宫袍的颜色,山峰上的阳光依然照耀着春天的馆阁。
乘鹤而来的仙客,远离尘世,驾着风轮;
在天阙的銮坡,帝王与臣子亲近相聚。
江南的每个地方都有芳香的树木,
就像甘棠树一样,庇荫着那些高官显贵。

注释:

  • 白社:指白社山,地名;古代文人聚会之所。
  • 孤楼:孤立的楼阁,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丝纶:指文书,代表学士的身份。
  • 洞云:洞中的云彩,带有宫廷的色彩,暗示权贵。
  • 鹤驭飙轮:比喻乘坐仙鹤的仙人,象征超脱尘世。
  • 銮坡天阙:指天上的华丽殿阁,象征权力中心。
  • 甘棠:甘棠树,古代象征高洁与美德的树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绍裘(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精通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在白社的独处时,表达了对学士身份的思考、对权贵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江南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隔离的孤楼和频频的眺望,展现了诗人对外界的渴望与内心的孤独。开篇的“白社孤楼引望频”,不仅勾画出孤独的环境,更传递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学士掌握文书的画面,象征着知识与权力的结合,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于学问的追求和对权力的渴望。

接下来的“洞云尚带宫袍色”,则暗示了与权贵生活的关联,云彩的颜色如同宫袍,显示出一种高贵的气质。而“峰日犹悬馆阁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切感受。

后面的“鹤驭飙轮仙客迥”,诗人将自己比作仙客,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而“銮坡天阙帝臣亲”则是对权力中心的描绘,显示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力关系的深思。

最后的“江南处处多芳树,得似甘棠覆缙绅”,通过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高洁品德的追求。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社孤楼引望频:诗人在白社的孤楼上频频眺望,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2. 于今学士掌丝纶:如今的学士手握文书,象征着知识与权力。
  3. 洞云尚带宫袍色:云彩带有宫廷的色彩,暗示与权贵的联系。
  4. 峰日犹悬馆阁春:山峰上的阳光照耀着春天的馆阁,描绘出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
  5. 鹤驭飙轮仙客迥:乘鹤而来的仙人,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生活。
  6. 銮坡天阙帝臣亲:描绘权力中心的亲近关系,表现对权力的思考。
  7. 江南处处多芳树:江南的美丽景色,展现了对故乡的热爱。
  8. 得似甘棠覆缙绅:甘棠树象征高洁品德,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鹤驭飙轮”比喻超凡脱俗的理想生活。
  • 对仗:诗句中有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孤楼”、“宫袍”、“甘棠”等意象丰富,传达了多层次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与权力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 孤楼:象征孤独与思考。
  • 学士:代表知识与权力的掌握。
  • 宫袍色的云:象征权贵与奢华。
  • 鹤与飙轮:象征超凡脱俗的生活。
  • 甘棠:象征高洁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社孤楼引望频”中的“白社”指什么? a) 一种花
    b) 地名
    c) 一种书籍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学士掌丝纶”指的是? a) 学识渊博的人
    b) 书法艺术
    c) 文书权力
    答案:c)

  3. “鹤驭飙轮仙客迥”中的“鹤”象征什么? a) 普通人
    b) 超凡脱俗的存在
    c) 江南的美景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浮邱社怀赵太史 其二》
    •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人生的思考。
    • 《登高》更侧重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而《浮邱社怀赵太史 其二》则更注重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浮邱社怀赵太史 其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