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荆公墓
作者: 周文璞〔宋代〕
野老从余话,文公在半山。
蹇驴追不及,落日寺深关。
白话文翻译:
在山野中,一位老者跟我谈起,文公的墓在半山腰上。
蹇驴追赶不上,落日时分寺庙在深山的关口。
注释:
- 野老:指山野中的老人,代表着当地的村民或居住者。
- 文公:指春秋时期的文公,即晋国的国君,通常指的是晋景公。
- 蹇驴:蹇,形容驴行走缓慢,追不上的意思。
- 落日:指夕阳西下,象征时间的流逝。
- 寺深关:寺庙在深山的关口,表示地理位置的偏僻与闭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文璞,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周文璞游访荆公墓时,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感悟。诗中通过与野老的对话,传达出对文公遗志的敬仰,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诗歌鉴赏:
《至荆公墓》是一首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诗。诗的开头,"野老从余话",一语道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淳朴。接着提到文公的墓在半山,既说明了文公的地位,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思考。文公作为历史人物,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记忆,墓地的选址更是与周围景色的融合,表现出一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诗的后两句,"蹇驴追不及,落日寺深关",则营造了一种迟暮的意境。蹇驴象征着缓慢和无奈,暗示着人们对历史的追寻虽有心无力,而落日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给人以一种苍凉而又深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追索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老从余话:与山野中的老人对话,表明诗人与自然人的亲近。
- 文公在半山:文公的墓地位置,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累。
- 蹇驴追不及:暗示追寻历史的困难,表现出一种无奈。
- 落日寺深关:夕阳的意象,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觉,寺庙在深山,象征着人们对历史的向往与追寻。
修辞手法:
- 对比:蹇驴与落日的对比,表达了人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
- 象征:文公的墓象征着历史的积淀,落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隐喻:通过自然景象隐喻人们对历史的追寻与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文公墓的描写,探讨了历史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自然中反思历史,突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老:象征着自然与乡土的智慧。
- 文公: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着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 蹇驴: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追寻的无奈。
- 落日:时间流逝的象征,暗示人生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文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晋景公
- B. 唐太宗
- C. 宋理宗
-
诗中“蹇驴”最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自信
-
诗的背景主要是关于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历史人物
- C. 自然景观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至荆公墓》均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但《庐山谣》更多地集中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至荆公墓》则通过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对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