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时间: 2025-01-03 16:58:15

床头史记千番纸,世上兴亡一窖尘。

惟有炳然周孔道,至今余泽浸生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床头史记千番纸,
世上兴亡一窖尘。
惟有炳然周孔道,
至今余泽浸生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表达,床头的《史记》已经翻阅了千遍,世间的兴衰变化不过是尘土般的琐碎。唯有孔子和周公的教诲光辉灿烂,至今仍然滋润着生民。

注释

  • 床头:床边,指诗人阅读的地方。
  • 史记: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千番纸:形容阅读的次数很多。
  • 窖尘:比喻世间的兴亡如同尘埃一般微不足道。
  • 炳然:光辉灿烂。
  • 周孔道:指周公和孔子所传承的儒家思想与道德。
  • 余泽:余下的恩泽,指教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瓘是宋代的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他以精炼的诗句和深邃的思想著称。陈瓘的诗歌常常关注历史与哲理,反映了对社会变迁和人文思想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杂诗》是在一个历史变迁频繁的时代写成的,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道德教化的敬仰,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史记》,这是中国历史的经典,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诗人以“千番纸”形容自己对历史的反复咀嚼,显示了他对历史的重视与尊重。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以“世上兴亡一窖尘”来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认为世间的兴衰成败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反映了对现世浮华的厌倦与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最后两句则强调了周孔的教诲,认为唯有这些经典思想才能真正滋润民生,带来长久的福泽。这种对文化传统的推崇,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藏有丰富的思想,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对文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床头史记千番纸:诗人在床边反复阅读《史记》,表达对历史的关注。
  2. 世上兴亡一窖尘:世间的兴衰变化如同尘土,微不足道,表现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3. 惟有炳然周孔道:只有孔子和周公所传授的道理光辉灿烂,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
  4. 至今余泽浸生民:这些教诲至今仍在滋润着百姓,说明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历史的反复阅读与世事的无常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文化的恒久性。
  • 比喻:将历史的兴亡比作“窖尘”,形象地表达其轻微与无意义。
  • 排比:使用“惟有”结构,强调孔子和周公的教诲是唯一值得珍视的。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推崇,同时也反映出对当下社会浮华的批判。诗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真正的价值,强调了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床头:象征着生活的日常与自我修养。
  • 史记:历史的象征,传承智慧和教训。
  • 窖尘:象征的无常,形容世间事物的短暂与微不足道。
  • 周孔道:代表儒家思想,象征传统文化的光辉和教育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著作是什么?

    • A. 《汉书》
    • B. 《史记》
    • C. 《资治通鉴》
  2. 诗人对世间兴亡的看法是怎样的?

    • A. 重要而深刻
    • B. 微不足道
    • C. 无法理解
  3. 周公和孔子的教诲对生民的影响是怎样的?

    • A. 没有影响
    • B. 仍在滋润生民
    • C. 只在古代有效

答案

  1. B. 《史记》
  2. B. 微不足道
  3. B. 仍在滋润生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这首诗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哲思。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探讨历史与个人价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陈瓘的《杂诗》都关注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但杜甫更偏向于现实的苦难,而陈瓘则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敬仰。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