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诗》

时间: 2025-01-03 17:52:49

歙溪澄湛千寻碧,中有崎嵚万年石。

腰粗入水始能凿,一砚价直千金壁。

轻丝腻色恍莫分,熟视微见青罗纹。

乃知金线鸲鹆眼,如玉有瑕安足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歙溪澄湛千寻碧,中有崎嵚万年石。
腰粗入水始能凿,一砚价直千金壁。
轻丝腻色恍莫分,熟视微见青罗纹。
乃知金线鸲鹆眼,如玉有瑕安足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歙溪的清澈碧绿,溪中有着千年不变的奇石。只有当石头的腰部浸入水中,才能进行雕凿;一块砚台的价值,甚至可以抵得上千金。石头的轻丝色泽看似难以分辨,细看之下却能见到细腻的青色纹路。于是我明白,那金线就如同鸲鹆的眼睛,虽有瑕疵,却也不影响其如玉般的美丽,何必过于苛求呢?

注释

  • 歙溪:指的是位于今安徽省的歙县,是著名的古砚产地。
  • 澄湛:清澈而深邃。
  • 崎嵚:形容石头多而杂,形状不一。
  • 腰粗:指石头粗大的部分。
  • :雕刻、雕凿。
  • :文房四宝之一,用于磨墨。
  • 金线鸲鹆眼:寓意珍贵的东西即使有瑕疵也不影响其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瓘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以其诗词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对自然的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热衷于书法与绘画的兴盛时期,砚台被视为文人风雅的象征。诗中通过对歙溪石砚的描绘,表达了对文房器具的珍视及对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歙砚诗》是一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工艺之美的诗作。诗人以清澈的溪水与万年石为背景,表达了对砚台的高雅品质和独特价值的赞美。开头的“歙溪澄湛千寻碧”便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新明净的基调,随后的“崎嵚万年石”则引入了砚石的主题,展现了其自然的历史与厚重感。

“腰粗入水始能凿,一砚价直千金壁”一句,强调了砚石的价值与雕刻工艺的精湛。这里的“千金壁”不仅是对砚台物质价值的称颂,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接下来的“轻丝腻色恍莫分,熟视微见青罗纹”,则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了砚台的细腻之美,诗人借此强调了艺术之美在于细致入微的观察。

结尾的“乃知金线鸲鹆眼,如玉有瑕安足论”则是对美的反思,尽管金线与鸲鹆眼有瑕疵,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价值与美感,这一观点引发人们对美与瑕疵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的包容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歙溪澄湛千寻碧:描绘了歙溪水的清澈与深邃,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2. 中有崎嵚万年石:进一步引入石头的意象,强调其历史悠久。
  3. 腰粗入水始能凿:描述砚石的形态,强调其雕刻的条件与困难。
  4. 一砚价直千金壁:突出砚台的价值,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5. 轻丝腻色恍莫分:形容砚石的细腻与柔和的色彩。
  6. 熟视微见青罗纹:细致观察才能发现砚石的纹路之美。
  7. 乃知金线鸲鹆眼:引出对美的思考,强调美的多样性。
  8. 如玉有瑕安足论:意指即使有瑕疵的美也值得珍惜,传达了一种宽容的美学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线鸲鹆眼”,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丰富性。
  • 对仗:全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歙砚的描写,表达了对艺术与美的珍视,强调了即使有瑕疵的事物同样具备其独特的价值,传递出一种包容与理解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歙溪:象征清新与自然的美。
  • 千年石:象征历史与文化的厚重。
  • :象征文人雅士的气质与修养。
  • 青罗纹:象征细致与美丽的工艺。

这些意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也在文化层面上反映出文人对艺术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歙溪的水是怎样的?

    • A. 浑浊
    • B. 清澈
    • C. 淡蓝
    • D. 黑色
  2. 一块砚台的价值可以抵得上多少金钱?

    • A. 一千
    • B. 一万
    • C. 千金
    • D. 百元
  3. 诗中提到的“金线鸲鹆眼”象征着什么?

    • A. 珍贵而有瑕疵的美
    • B. 完美无瑕的东西
    • C. 眼睛的美丽
    • D. 金子的价值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关怀与对美的追求。

解读: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但《歙砚诗》更偏重于物质文化的赞美,而《春望》则更注重社会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