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修竹被雷惊,龙孙拔地生。有禅参玉版,多味入莼羹。晷致抽苞力,风传解箨声。凌霄他日望,高节压群英。
白话文翻译:
修长的竹子被雷声惊动,竹子如龙的后代从地面拔起。修行的禅者参悟着玉石上的经典,竹子的多种风味可以入菜做成莼羹。太阳的光辉促使竹笋抽芽的力量,微风传来竹叶的沙沙声。将来仰望凌云而上的理想,竹子高洁的品格压倒了群英。
注释:
- 修竹:修长的竹子,通常象征高洁、挺拔。
- 雷惊:遭到雷声的惊吓,象征外部力量的冲击。
- 龙孙:比喻竹子,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强大与尊贵。
- 有禅参玉版:指参禅的过程中,借助玉石上的经典来思考、领悟。
- 莼羹:用莼菜做的羹汤,象征竹子的美味与多样性。
- 晷致:指日影,象征光阴的流逝。
- 抽苞力:指竹子抽芽的力量。
- 解箨声:竹子外壳被风吹动的声音,象征自然之声。
- 凌霄:指高空,也寓意理想的高度。
- 高节:指竹子的高洁品格。
- 压群英:指超越众多优秀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黄,清代人,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受到后人的喜爱。他的诗作常常借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展现出淡雅的气质。
创作背景: 《笋》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此时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与品格,表达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竹子的生长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寓意着诗人对理想与信念的坚持。
诗歌鉴赏:
《笋》是一首以竹子为主题的诗,展现了竹子在风雨中生长的韧劲与高洁的品格。诗中的“修竹被雷惊”,开篇便设置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竹子在雷电的威胁中更显珍贵。接着“龙孙拔地生”,将竹子与龙的后代相提并论,赋予它一种神圣与尊贵的气息,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对竹子的崇敬。
后面的几句,诗人通过“有禅参玉版”,引入了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宁静的理念,表现出竹子不仅是美味的食材,更是一种哲学的象征。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凌霄他日望,高节压群英”,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声音则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
整首诗在意象上和情感的表达上都极具层次感,诗人通过竹子传达出一种清新脱俗、坚韧不拔的精神,鼓舞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修竹被雷惊:竹子在雷声的惊吓下,象征着外部冲击对内心的影响。
- 龙孙拔地生:竹子如同龙的后代般从地中拔起,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尊贵。
- 有禅参玉版:借助经典进行心灵的修行,表现出对智慧的追求。
- 多味入莼羹:竹子所带来的美味,象征生活的丰富多彩。
- 晷致抽苞力:日影的变化与竹笋的生长相联系,表现出时间的力量。
- 风传解箨声:微风吹动竹叶的声音,体现自然的生机。
- 凌霄他日望:未来的理想高远,表达追求卓越的决心。
- 高节压群英:竹子的品格超越其他优秀的人,传达出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龙孙,强调其尊贵和顽强。
- 拟人:竹子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子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高洁的精神,表达了对理想与品德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中国文化中的清白与正直。
- 雷声:外部威胁,象征人生中的挑战与考验。
- 龙:象征尊贵与力量,强调竹子的非凡品质。
- 莼菜:美味的象征,代表生活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修竹被雷惊”所表现的意象是? A. 竹子受到外部威胁
B. 竹子生长茂盛
C. 竹子受到赞美
答案:A -
“凌霄他日望”中的“凌霄”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根
B. 未来的理想
C. 竹子的高度
答案:B -
诗中哪些元素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 A. 竹子
B. 雷声
C. 高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夜泊牛头》
诗词对比: 王维《竹里馆》中同样以竹为题,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清新;而李白则通过竹子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两者虽同为竹子题材,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竹文化研究》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笋》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