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芙蓉红岸湿》
时间: 2025-01-01 19:0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景 芙蓉红岸湿
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
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
秾丽秋深见,攀翻木末逢。
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
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
霜风多意思,残日挂高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岸边的柳树显得有些衰弱,花朵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重重叠叠。红色的光辉荡漾着人的心情,清晨的露水浸湿了芙蓉花。秋天的美丽在深处显现,攀爬到树梢,偶然相遇。仿佛江水洗濯过的锦绣,并不是在水边游玩的龙。寒风吹来,惊动了裙摆,云彩归去,梦的踪迹悄然无声。霜风蕴含着多重情思,残阳高挂在秋天的田野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岸柳:岸边的柳树。
- 衰容:衰弱的样子。
- 高花:指高高的花朵。
- 红光:红色的光辉。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秾丽:华美而浓艳。
- 攀翻:攀爬到树梢。
- 濯锦:洗涤锦缎,形容美丽。
- 隰游龙:在水边游动的龙,暗指美丽的景象。
- 霜风:带有霜气的风。
- 挂高舂:高高挂着的秋日。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形象的描绘,传达了秋天的深厚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细腻之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宋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细腻的描写著称,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天,诗人通过观察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对季节变换的感慨和人生的思考。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同时也带来了萧瑟的感觉,诗人在这里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秋景 芙蓉红岸湿》是一首典型的描绘秋天景色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忧伤。开头的“岸柳似衰容,高花忽数重”,描绘了岸边柳树的衰败和花朵在秋风中摇曳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接着“红光荡人意,清露湿芙蓉”,则是通过红色光辉和露珠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另一番美丽,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诗中“便疑江濯锦,不是隰游龙”一句,通过比喻将自然景色与锦绣相提并论,突出了秋天的华美与丰富。后面的“寒倚惊裙溅,云归悄梦踪”,则通过惊动裙摆与云彩的归去,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生流转的深思。
整首诗在意象上交替运用悲和美的情感,通过对高远和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独特魅力与其背后的情感深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柳似衰容:岸边的柳树显得有些衰弱,暗示时光的流逝。
- 高花忽数重:花朵的繁茂和重叠,表现出秋天的丰盈。
- 红光荡人意:红色的光辉振奋人心,传达了秋日的温暖。
- 清露湿芙蓉:露水打湿了芙蓉,增加了自然的清新感。
- 秾丽秋深见:美丽的景象在深秋中显现,带有淡淡的忧伤。
- 攀翻木末逢:攀爬到树梢,偶然相遇,暗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便疑江濯锦:江水中的美丽似锦,象征着自然的富饶。
- 不是隰游龙:并非在水边游玩的龙,暗示一种错觉和神秘感。
- 寒倚惊裙溅:寒风惊动了裙摆,传达出秋天的凉意。
- 云归悄梦踪:云彩归去,梦的踪迹悄然无声,表现出一种思索。
- 霜风多意思:霜风带有多重情感,暗示诗人的内心复杂。
- 残日挂高舂:残阳高挂在秋日的田野,传达出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便疑江濯锦”,通过比喻增强意象的美感。
- 拟人:如“寒倚惊裙溅”,将风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 花:代表美丽与短暂,体现了秋天的丰盈。
- 露:象征清新与洁净,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感。
- 霜风:传达出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 残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岸柳似衰容”中的“衰容”意指什么? A. 凋零的花朵
B. 衰弱的样子
C. 水边的景象
D. 柳树的绿意 -
“红光荡人意”中的“荡”有何意思? A. 摇晃
B. 清洗
C. 遮挡
D. 增加 -
诗中提到的“清露湿芙蓉”描绘了什么意象? A. 秋天的寒冷
B. 自然的清新
C. 花朵的凋零
D. 水边的宁静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孤独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秋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刘辰翁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宁静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刘辰翁的生平及其诗作研究相关书籍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