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 其二 出逢危叶落》

时间: 2024-10-02 07:41:36

四顾欲何之,逢秋出自悲。

万山青未了,一叶落何危。

未肯哀穷巷,还因立别歧。

有风惊槁木,如鸟坠高枝。

梧柳同如此,江湖事可知。

月明疏影出,踏踏露巢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景 其二 出逢危叶落
作者:刘辰翁 〔宋代〕

四顾欲何之,逢秋出自悲。
万山青未了,一叶落何危。
未肯哀穷巷,还因立别歧。
有风惊槁木,如鸟坠高枝。
梧柳同如此,江湖事可知。
月明疏影出,踏踏露巢攲。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四处张望,我该去往何处,秋天来临让我倍感悲伤。
万山仍是青翠未尽,一片落叶又有什么可惊慌的呢?
我不愿对穷巷中的悲惨景象哀叹,还是因为在十字路口停下脚步。
风吹动了枯木,仿佛像鸟儿从高枝上坠落。
梧桐和柳树都是如此,江湖的事情又怎么能全知道呢?
明月高悬,稀疏的影子映出,踩踏着露水,巢穴微微倾斜。


注释

字词注释:

  • 四顾:四处看,环顾四周。
  • 欲何之:想去哪里。
  • 逢秋:遇到秋天。
  • :危险,担忧。
  • :哀叹,悲伤。
  • 槁木:枯木。
  • :倾斜,歪斜。

典故解析:
关于“江湖事可知”,可理解为对世事的无奈和无知,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江湖指代人世间的纷扰,常用于形容离乱的世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辰翁,字时中,号天池,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擅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秋天,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及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开篇的“四顾欲何之”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秋天的到来是自然界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悲伤,尤其是“万山青未了,一叶落何危”一句,既表达了自然的壮丽,又隐喻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未肯哀穷巷”则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他不愿沉溺于悲伤,反而选择在十字路口思考未来的方向。接下来的“有风惊槁木”,则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风的骤起仿佛在提醒人们生命的脆弱,像是鸟儿从高枝坠落一般,令人心生惋惜。

最后几句则将秋夜的宁静与人生的复杂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月明下的疏影,象征着人生的清冷与孤独,露水的轻声则暗示着生命的细腻和脆弱。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思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四顾欲何之:诗人四处张望,感到迷茫。
  2. 逢秋出自悲:遇到秋天,心中自然生悲。
  3. 万山青未了:山色依旧青翠,生命仍在延续。
  4. 一叶落何危:一片落叶,似乎无须过于担忧。
  5. 未肯哀穷巷:不愿意在贫穷的小巷中哀叹。
  6. 还因立别歧:停下来思考,面临别离的选择。
  7. 有风惊槁木:风吹动枯木,象征生命的脆弱。
  8. 如鸟坠高枝:鸟儿从高枝上掉落,暗示无常。
  9. 梧柳同如此:梧桐与柳树的命运也是如此。
  10. 江湖事可知:对人世间的事情无从知晓。
  11. 月明疏影出:明月照耀下的稀疏影子。
  12. 踏踏露巢攲:踩着露水,巢穴微微倾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比作生命的脆弱,暗示生命的短暂。
  • 拟人:风惊动了槁木,给自然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落叶: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悲哀。
  • :暗示变幻与不安。
  • :象征孤独与清冷。
  • 露水:象征生命的细腻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山青未了”中的“青”指的是什么?
    A. 山的颜色
    B. 生命的希望
    C. 以上皆是

  2. 诗人对秋天的情感态度是?
    A. 欢喜
    B. 悲伤
    C. 无所谓

  3. “如鸟坠高枝”中,鸟的象征意义是?
    A. 自由
    B. 脆弱与无常
    C. 快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白居易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诗词对比:
在《秋夕》中,白居易同样通过秋天的意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更具细腻的情感描绘;而刘辰翁则在意象的运用上更加哲理,展现了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古诗鉴赏辞典》
  3. 《刘辰翁诗文集》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秋景 其二 出逢危叶落》,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