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忆庐山)》

时间: 2025-01-14 19:01:39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庭芳(忆庐山)
作者:晁补之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白话文翻译

我想买下庐山,山前有三亩地,
小桥横跨在松林之间。
如今已改名为吴市,谁能认出它的旧模样?
最好是在栖贤峡外居住,从此就与尘世隔绝。
人烟稀少,仿佛在壶中化国,景色更加闲适。
我无心追求至道,柴门紧闭,饱睡安餐。
幸好儿孙都长大了,来打理家里的山。
如果问我明年何时归去,蓦然间就能划着双桨回来了。
愁苦难以相会,清风在万壑之间,高处正是我攀登的地方。

注释

  • 欲买庐山:想要购买庐山。
  • 小桥横过松间:小桥横跨在松树之间。
  • 变名吴市:庐山已改名为吴市。
  • 栖贤峡外:栖息在贤峡之外。
  • 壶中化国:比喻在安静的环境中,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 无心求至道:没有心思去追求至道。
  • 柴门闭了:柴门紧闭,象征与世隔绝。
  • 幸儿成孙长:庆幸儿孙都已长大。
  • 蓦地:突然,猛然。
  • 愁难会:忧愁难以相会。
  • 高处正跻攀:在高处正好攀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1050-1112),字允和,号潜溪,晚号归隐,北宋词人、诗人。他以词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晁补之晚年,反映了他对庐山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在社会动荡、官场失意的背景下,诗人寄情于山水,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满庭芳(忆庐山)》是一首抒情诗,诗中充满了对庐山的眷恋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泊。诗的开头,诗人提到“欲买庐山”,表现出他渴望拥有一个理想的栖息地,接下来的“小桥横过松间”则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传达出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昔的怀念,强调了庐山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诗中“最好栖贤峡外”,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的渴望,渴望在幽静之处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哲学,诗人无心追求“至道”,柴门紧闭,反映出他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与淡泊。最后,诗人展望未来,描绘了儿孙长大的乐观景象,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美好期待。

总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具有深厚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向往,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
  2.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感叹时间的变迁和对过去的怀念。
  3.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渴望远离世俗喧嚣,追求一种隐秘而宁静的生活。
  4.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描绘了人烟稀少的环境,仿佛置身于一个理想的国度。
  5.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无所谓。
  6.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庆幸儿孙长大,能照顾家庭。
  7.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展望未来,期待归隐的生活。
  8.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表达了对清风明月、自然景色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壶中化国”,比喻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人稀到,壶中化国”,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排比:如“柴门闭了,饱睡甘餐”,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淡泊,体现了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理想生活的场所。
  • 小桥:代表宁静与和谐的自然环境。
  • :象征长寿与坚韧。
  • 人稀:体现了隐居生活的安宁。
  • 清风万壑: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 A. 武夷山
    • B. 庐山
    • C. 泰山
  2.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渴望
    • B. 排斥
    • C. 无所谓
  3. “壶中化国”是什么意思?

    • A. 生活贫困
    •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 C. 追求名利

答案

  1. B. 庐山
  2. A. 渴望
  3. B. 理想的生活状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满庭芳(忆庐山)》与《水调歌头》:两首诗都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水调歌头》更多地融入了对人事的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

相关诗句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下一句是什么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上一句是什么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下一句是什么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上一句是什么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下一句是什么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上一句是什么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下一句是什么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上一句是什么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餐。下一句是什么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上一句是什么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下一句是什么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上一句是什么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下一句是什么

愁难会,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上一句是什么

欲买庐山,下一句是什么

山前三亩,上一句是什么

山前三亩,下一句是什么

小桥横过松间。上一句是什么

小桥横过松间。下一句是什么

变名吴市,上一句是什么

变名吴市,下一句是什么

谁认旧容颜。上一句是什么

谁认旧容颜。下一句是什么

最好栖贤峡外,上一句是什么

最好栖贤峡外,下一句是什么

应自此、都隔尘寰。上一句是什么

应自此、都隔尘寰。下一句是什么

人稀到,上一句是什么

人稀到,下一句是什么

壶中化国,上一句是什么

壶中化国,下一句是什么

光景更堪闲。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