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祠》

时间: 2025-01-04 09:26:18

曹娥十四死长江,江水连潮万里长。

精卫定应仇渤澥,子胥岂只怒钱塘。

一江鱼鳖浮尸出,八尺龟螭卧绢黄。

总为金钗收正气,可怜枭獍绕爷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曹娥十四死长江,江水连潮万里长。
精卫定应仇渤澥,子胥岂只怒钱塘。
一江鱼鳖浮尸出,八尺龟螭卧绢黄。
总为金钗收正气,可怜枭獍绕爷娘。

白话文翻译:

曹娥在十四岁时便死于长江,她的灵魂与江水相连,潮水浩荡万里。
精卫鸟一定要为她报仇于渤海,子胥又岂止是因钱塘而愤怒。
江中浮现出一江的鱼虾与尸体,八尺长的龟和鳖静静地卧在黄色的丝绸上。
这一切都是因为金钗而收回了正气,真让人心疼那些被困在枭与獍之间的父母。

注释:

  • 曹娥:传说中的女子,为了替父亲报仇而投江自杀,后化为江神。
  • 精卫:传说中的小鸟,因母亲溺水而死,决心填平大海以报仇。
  • 子胥:即伍子胥,历史人物,因父亲被冤屈而激愤,最终投江自尽。
  • 金钗:象征着贞洁与忠贞的标志,曹娥在水中用金钗保持自己的清白。
  • 枭獍:指代食肉动物,象征掠夺与凶险,暗喻父母的悲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子升,号文长,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及戏曲家,因其个性放荡不羁,常与当时的政治不合,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的不满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曹娥祠》写于明代,正值徐渭遭遇政治压迫、生活困顿之时,诗中通过对曹娥的哀悼,寄托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与对贞烈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曹娥祠》通过对曹娥这一悲剧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忠贞、正义与道德的追求。开篇以“曹娥十四死长江”揭示了曹娥的悲惨命运,接着用“江水连潮万里长”描绘出江水的浩瀚与无情,暗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精卫定应仇渤澥,子胥岂只怒钱塘”,则通过引入精卫与伍子胥的神话与历史故事,强调了曹娥所经历的痛苦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抗命运的共同呼声。这里的对照显示了历史与传说中对抗不公的精神。

在“总为金钗收正气”一句中,金钗成为了贞洁与正义的象征,表现了对女性美德的崇敬,同时也隐喻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惋惜。最后一句“可怜枭獍绕爷娘”,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生动描绘出父母的悲痛与无奈,突显了历史的悲剧性。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炼、意象鲜明,展示了徐渭对悲剧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曹娥十四死长江:开篇即点明主旨,曹娥为父报仇而死,年仅十四。
  2. 江水连潮万里长:江水浩瀚,暗示悲剧的不可逆转与历史的无情。
  3. 精卫定应仇渤澥:精卫鸟象征对命运的反抗与寻求正义。
  4. 子胥岂只怒钱塘:提及历史人物伍子胥,强化对不公的愤怒与反抗。
  5. 一江鱼鳖浮尸出:描绘水中尸体的惨状,表现社会的悲惨现实。
  6. 八尺龟螭卧绢黄:意象生动,暗示自然与死亡的交织。
  7. 总为金钗收正气:金钗象征贞洁,表明对忠贞精神的追求。
  8. 可怜枭獍绕爷娘:表达对父母失去孩子的同情,情感深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曹娥的命运与江水相连,象征其悲剧的永恒。
  • 对仗:如“江水连潮万里长”与“八尺龟螭卧绢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精卫以情感,突显其报仇的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曹娥的悼念,表达了对忠贞、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控诉,体现了作者对命运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曹娥:贞烈与忠诚的象征。
  • 江水:历史的流逝与无情。
  • 精卫:对抗命运,追求正义的精神。
  • 金钗:贞洁与正义的象征。
  • 鱼鳖: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曹娥在多大年纪时投江自尽?

    • A. 12岁
    • B. 14岁
    • C. 16岁
  2. 诗中提到的“精卫”象征什么?

    • A. 忍耐
    • B. 反抗
    • C. 忘却
  3. “可怜枭獍绕爷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同情

答案

  1. B. 14岁
  2. B. 反抗
  3. C. 同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蛇传》:同样涉及忠贞与爱情的主题。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诗作,表现对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渭与李白:两者皆关注个人命运与历史,但徐渭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社会不公的控诉,而李白则更富有浪漫色彩,通过酒与月抒发情感。

参考资料:

  1. 诗词鉴赏与解析书籍
  2. 《徐渭传》:详细介绍徐渭的生平与作品
  3. 古代诗词研究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