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啸上人之五台》
时间: 2025-01-19 18:5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下珠林最有名,忽来燕赵作游僧。
春风大众迷花雨,夜壑孤藤看佛灯。
巳办一瓢相伴去,其如多病不能兴。
归来只洗双荷叶,听学文殊演上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白下的珠林寺最为有名,忽然有位来自燕赵的游方僧侣前来。春风中,人们都陶醉在花雨之中,而我在夜晚的山谷中,独自品味那孤藤下的佛灯。已经准备好一瓢水,与他一起前去,但如果身体多病,就无法兴起心情。等我归来后,只想洗净双荷叶,静静地聆听文殊菩萨的教诲。
注释:
- 白下:指白下区,位于今天的南京,珠林寺即在此地。
- 珠林:形容寺庙中环境优雅、风景如珠如林。
- 燕赵:指的是今河北、山西一带,历史上出过很多士人。
- 春风大众迷花雨:形容春天的景色迷人,众人都沉醉在花雨中。
- 夜壑:夜晚的山谷。
- 孤藤:指孤独的藤蔓,可能暗示诗人的孤独感。
- 文殊:指文殊菩萨,象征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号青藤,晚号白云山人。他的诗风独特,常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徐渭晚年,正值其人生多病之时。他在诗中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与对佛教教义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啸上人之五台》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描写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游方僧侣的钦佩和对佛教教义的向往。开头两句,徐渭以“白下珠林”作为背景,描绘出这座名寺的优雅与宁静。在“春风大众迷花雨”中,诗人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繁华,反衬出他内心的孤独和对心灵寄托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夜壑孤藤看佛灯”,此句不仅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孤独,也暗示了他对佛法的追求和思考。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文殊菩萨智慧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对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问。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孤独与渴望,构成了徐渭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深刻反映了他对人生、生死与智慧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下珠林最有名:指白下地区的珠林寺,是著名的佛教圣地。
- 忽来燕赵作游僧:突然有位来自北方的游方僧人拜访,暗示了对他人智慧的向往。
- 春风大众迷花雨:春风中,众人沉浸在花香和雨露中,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夜壑孤藤看佛灯:在夜晚的山谷中,孤独地观察佛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 巳办一瓢相伴去:准备好水与游僧一起前往,体现出对交流的期待。
- 其如多病不能兴:身体多病,无法振奋精神,流露出对健康的无奈感。
- 归来只洗双荷叶:回到家后,只想净化心灵,象征内心的宁静。
- 听学文殊演上乘:渴望聆听文殊菩萨传授的高深道理,表达对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春风大众”和“夜壑孤藤”,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春天的气息与佛灯相结合,突出内心的宁静与渴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反映了他对人生、孤独与智慧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林:象征宁静与智慧的庇护所。
- 游僧:代表智慧与思考的引导者。
- 春风和花雨: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 孤藤和佛灯:暗示孤独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下珠林”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京
- B. 南京
- C. 西安
-
诗人希望和游僧一起去哪里?
- A. 出游
- B. 读书
- C. 五台山
-
“夜壑孤藤看佛灯”中的“孤藤”最可能象征什么?
- A. 孤独
- B. 希望
- C. 快乐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比较徐渭与王维,两者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但徐渭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哲理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徐渭全集》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