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招梦用前韵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1:22:47意思解释
玲珑四犯•招梦用前韵 其二
作者: 彭孙遹 〔清代〕
原文展示
禊节才过,冷落了风流,兰亭逸少。单枕无聊,心事向谁行道。打叠鸳鸯绣被,好招取梦儿来到。问何如九疑黛色,帝子下黄陵庙。愿将身化为胡蝶,粉痕死向花心抱。浪说游仙留玉枕,枕内藏机窍。望断美人何处,惭愧杀灵修练要。看落花飞絮,殢人春睡,如眠似觉。
白话文翻译
刚过了禊节,心中感到冷落,往日的风流情怀如兰亭的逸少般消散。孤枕难眠,心中的烦恼又能向谁诉说呢?叠好的鸳鸯绣被,希望能招来梦境的到来。问那九疑山的黛色如何,帝子果然是下了黄陵庙吗?愿意将自己化为蝴蝶,死去的粉痕永远留恋于花心之中。有人说游仙留下了玉枕,枕中藏有秘窍。极目远望那美人不知去向,羞愧得杀死灵修的心意。看那落花飞絮,让人沉醉于春睡之中,如同沉睡又似觉醒。
注释
- 禊节:古代春节后的一个节日,主要活动是洗涤心灵。
- 兰亭逸少: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在兰亭举办的雅集,象征风流才子。
- 九疑黛色:提到九疑山的青山如黛,带有自然的美景意象。
- 帝子:指传说中的人物,常与美丽的女子有关。
- 黄陵庙:黄帝的庙宇,寓意对古代文化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孙遹(约1640-1710),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清初,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折射出对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此词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在春日的孤寂与思念,展现了他对过往风流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篇以“禊节才过”引入,表明时间的流逝和节日的冷清。接着,诗人孤独的心境与无聊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真挚而细腻。
“打叠鸳鸯绣被”一句,既是对温情的渴望,也是对梦境的期待,融入了梦与现实的交织。诗中运用“愿将身化为胡蝶”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意象轻盈而富有灵动感。
在“浪说游仙留玉枕”中,诗人提到游仙,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暗示着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最后两句描绘了落花与飞絮的美丽,既是春天的象征,更是对短暂人生的感慨,整体情感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禊节才过:引入时间背景,暗示节日后的孤独。
- 冷落了风流:表达对往昔风流情怀的失落感。
- 单枕无聊:孤独的心情,无处诉说。
- 打叠鸳鸯绣被:渴望梦境中的温情。
- 问何如九疑黛色:自然的美,象征思念的深邃。
- 愿将身化为胡蝶: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 浪说游仙留玉枕:对超凡脱俗的渴望。
- 望断美人何处:对美人的追寻与惆怅。
- 看落花飞絮:自然的美与人生的短暂相呼应。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愿将身化为胡蝶”,象征轻盈与自由。
- 拟人:如“看落花飞絮”,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浪说游仙留玉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通过对孤独与思念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 鸳鸯绣被:象征爱情与温暖。
- 胡蝶:代表自由与梦幻,寄托对美好的追求。
- 九疑黛色:自然的美景,反映诗人的思乡之情。
- 落花飞絮:象征短暂与易逝,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禊节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
诗中的“愿将身化为胡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由的向往
B.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过往的怀念 -
“浪说游仙留玉枕”中提到的“游仙”指的是?
A. 现实中的人
B. 传说中的神仙
C. 一种花
D. 一种梦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蝶恋花·春景》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女性柔情与脆弱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