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雪声》

时间: 2025-01-19 22:38:41

怒号中夜忽收声,枯叶寒梢细细鸣。

晓起一杯檐外立,满阶无处认梅英。

意思解释

夜闻雪声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原文展示:

怒号中夜忽收声,
枯叶寒梢细细鸣。
晓起一杯檐外立,
满阶无处认梅英。

白话文翻译:

在狂风怒号的夜晚,突然听不到声音了;
枯叶在寒冷的树梢上轻轻鸣叫。
清晨起床,端着一杯茶站在屋檐外,
看到满院子都是白雪,却无处分辨梅花的影踪。

注释:

  • 怒号:形容狂风的声音非常大。
  • 收声:指声音突然停止。
  • 枯叶:干枯的叶子,暗示寒冬的凋零。
  • 寒梢:寒冷的树梢,体现了冬季的冷峻。
  • 晓起:清晨起床。
  • 一杯:一杯热茶。
  • 檐外立:站在屋檐外。
  • 满阶:满地都是。
  • 无处认梅英:没有地方可以辨认梅花的花蕾。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用以表达在逆境中绽放的精神。《梅花诗》有云:“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指梅花在寒冷中才能显得愈发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常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冬季景色的思考和对梅花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夜闻雪声》是一首充满冬季意象的诗,通过对夜间雪声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开头“怒号中夜忽收声”,以“怒号”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暗示着自然的狂暴与无情。随着“枯叶寒梢细细鸣”,寒冷的气息扑面而来,枯叶的鸣叫似乎在倾诉冬季的孤寂,给人以深深的寒意。随后,诗人清晨起床,独自一人持杯立于檐外,感受到的却是满院的白雪,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冬季的静谧,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最后一句“满阶无处认梅英”,更是通过对梅花的期待与失落,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渴望与难以把握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示了冬季的寂静与生命的脆弱,富有哲理的深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怒号中夜忽收声”:描绘了狂风呼啸的夜晚,突如其来的寂静令人感到异常。
    2. “枯叶寒梢细细鸣”:细腻的描写了树梢上的枯叶,在寒风中轻轻作响,暗示着冬天的冷酷。
    3. “晓起一杯檐外立”:诗人在清晨起床,持杯站在屋檐外,体现了独自面对自然的孤独感。
    4. “满阶无处认梅英”:满院的白雪覆盖了梅花,诗人无从辨认,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怒号”与“收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冲突;“细细鸣”的描写则赋予了枯叶以生动的生命。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季的寂静与对梅花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与美好事物的渴望,展现了孤独与沉静的内心感受。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怒号:象征自然的威严与无情。
    • 寒梢:体现冬季的寒冷与寂静。
    • 梅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怒号”指的是什么? A. 狂风 B. 雨声 C. 鸟鸣
  2. “满阶无处认梅英”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失落 C. 愤怒
  3. 诗人清晨起床时,手中端着的是什么? A. 酒 B. 茶 C. 水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梅花》 王安石

诗词对比:

对比郑刚中的《夜闻雪声》和王安石的《梅花》,两者均以梅花为意象,但郑的诗更强调孤独与失落,而王的诗则传达出梅花的坚韧与高洁。两首诗都在冬季的背景下,展现出诗人对生命与美好事物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