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时间: 2025-01-04 11:37:11

轩前有修竹,穿纸入窗棂。

清风动摇之,壁间影纵横。

轩后有修竹,山花依以生。

幽芳吐孤艳,不与翠色争。

愚翁坐其间,万虑蠢不萌。

不识动与静,但觉怀抱清。

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题

轩前有修竹,穿纸入窗棂。
清风动摇之,壁间影纵横。
轩后有修竹,山花依以生。
幽芳吐孤艳,不与翠色争。
愚翁坐其间,万虑蠢不萌。
不识动与静,但觉怀抱清。
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环境:窗前有修竹,竹子的影子透过窗纸投射在墙壁上,随着清风摇曳而变得纵横交错;而窗后则有修竹和山花相依而生,幽静的花朵在孤独中绽放,毫不与绿意争艳。诗人坐在这个环境中,心中万千烦恼都不再萌动。他无从分辨动静,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清新宁静的感觉。然而,千古以来,作者感到羞愧于张藉(即张载),因为即使眼睛明亮,心中却已失去明亮的洞察力。

注释:

  • :指的是一种开敞的房间,有窗户的地方。
  • 修竹:形容竹子生长得直立而优美。
  • 幽芳:指花的清香,形容山花幽静而美丽。
  • 愚翁:自谦的说法,指自己年老无知的人。
  • 千古愧张藉:指因自己与张载相比而感到愧疚,张载为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振,号梦阮,南宋诗人,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淡雅,注重表现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偶题》写于一个闲适的午后,诗人坐在竹轩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清明,表达了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也隐含对世俗纷扰的淡漠。

诗歌鉴赏:

《偶题》通过描绘竹子与山花的宁静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的修竹象征着高洁和刚强,穿透窗纸的竹影则映衬出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美感,这种美不仅在于视觉的呈现,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心灵的宁静。诗人坐在其中,万虑不萌,表明他已远离了俗世的烦恼,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一句“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则是对自身局限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轩前有修竹,穿纸入窗棂。
    描绘了窗前的修竹,竹影透过窗纸,创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2. 清风动摇之,壁间影纵横。
    描述了清风轻轻拂动竹子,影子在墙上交错,形成美丽的画面。

  3. 轩后有修竹,山花依以生。
    继续描写窗后的自然景色,竹子和山花相依相生,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的宁静。

  4. 幽芳吐孤艳,不与翠色争。
    山花的幽香与美丽展现出孤独的清雅,不与周围的绿意争艳。

  5. 愚翁坐其间,万虑蠢不萌。
    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愚翁,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心中的烦恼完全消失。

  6. 不识动与静,但觉怀抱清。
    在这种宁静中,诗人无法分辨动与静,只感受到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7. 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
    最后反思自己,尽管眼睛明亮,但心灵却已经失去了明晰的洞察力,感到愧疚。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 诗中通过竹子、山花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赋予它们情感和生命,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展现出诗人的工艺和对韵律的把握。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与对内心清净的追求,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局限性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修竹:象征高洁、坚韧,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山花:代表幽静与独立,反映诗人对清雅之美的赞美。
  • 清风: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暗示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轩前有修竹”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繁花似锦
    b) 竹影摇曳
    c) 水波荡漾

  2. 诗人称自己为“愚翁”,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态? a) 傲慢
    b) 自谦
    c) 无所谓

  3. 最后一联“千古愧张藉,眼明心已盲”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愧疚
    c) 平静

答案:

  1. b) 竹影摇曳
  2. b) 自谦
  3. b) 愧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郑刚中的《偶题》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郑刚中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郑刚中相关论文与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