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瘴浓复岭烟如墨,
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
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
润滴幽蹊生绿苔。
不是从前赋清苦,
未应得向此中来。
白话文翻译:
浓雾弥漫,山岭上烟雾如墨般弥漫,
澄清的江水照耀着,洗净了一切。
在远处的芳草中,春天的气息渐渐消散,
落花在寒冷的地方,鸟鸣声回荡。
微风将空中的翠绿飘入修竹之间,
细雨滴落在幽静的小路上,滋润了绿苔。
这不是我以前所赋的清苦,
也不应当是我此时所得到的境界。
注释:
- 瘴:指一种湿热的气候或环境,常使人感到不适。
- 复岭:指重叠的山岭。
- 芳草:指春天生长的花草,象征生机与美好。
- 落花寒处:落花飘落在寒冷的地方,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景象。
- 空翠:形容空中飘荡的翠绿,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 润滴:细雨如滴,滋润万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慨。诗歌中“芳草”、“落花”等意象常在古诗中用以描绘春秋的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约1040-1099),字子刚,号少隐,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典雅,擅长山水田园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郑刚中晚年,可能是在他归隐山林、远离喧嚣生活后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切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自宽》是一首极具自然情趣的山水田园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开篇的“瘴浓复岭烟如墨”,以浓雾和山岭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沉重的氛围,紧接着“照以澄江一洗开”,则将澄清的江水引入视野,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清晰与明朗的心境。接下来的“芳草望中春去远”与“落花寒处鸟声回”,则通过对春天远去和落花凋零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思考,暗示人生如春草般易逝。
诗中“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生动展现了风、雨、竹和苔的交融,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气息。最后两句“不是从前赋清苦,未应得向此中来”则是诗人对自己人生境遇的反思,表达了与过去的割舍与对新生的期望,显得深邃而富有哲理。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意象,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理解,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瘴浓复岭烟如墨:描绘了被浓雾笼罩的山岭,给人一种沉重阴郁的感觉。
- 照以澄江一洗开:清澈的江水照耀着,仿佛将阴霾洗净,象征内心的明亮与豁达。
- 芳草望中春去远:春天的草木在远方消逝,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落花寒处鸟声回:落花在寒冷的环境中,鸟鸣声回荡,增添了一丝凄凉的氛围。
- 风飘空翠入修竹:清风将翠绿的色彩飘入修竹之间,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润滴幽蹊生绿苔:细雨滋润了幽静的小路,生机盎然,象征着希望与生命力。
- 不是从前赋清苦: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强调与过去的不同。
- 未应得向此中来:表示自己现在的心境与以前的清苦生活截然不同,暗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如墨”形象地描绘了浓雾的颜色。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鸟声回”,赋予了自然以生命的感觉。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豁达与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在喧嚣与宁静之间的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瘴、烟:象征困扰与压抑。
- 澄江:象征清澈与明亮的心境。
- 芳草、落花:表达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修竹、绿苔: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瘴浓复岭烟如墨”中的“瘴”指什么? A. 清澈的水
B. 湿热的环境
C. 美丽的花草 -
“芳草望中春去远”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春天的到来
B. 生命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
本诗的写作风格是: A. 豪放
B. 清新典雅
C. 感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理想。
- 王维的《山居秋暝》: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自宽》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写自然景象,但李白更多地表现出豪情壮志,而郑刚中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宽慰。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常识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