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轻舴艋舟,始自鸱夷子。
双阙挂朝衣,五湖极烟水。
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轻舟的情景描写,强调轻舟的悠然自得,仿佛是从鸱夷子(古代传说中的水神)那里出发。双阙(高耸的楼台)上挂着朝服,象征着朝廷的威仪,五湖之间的烟水缥缈,远方的景色如梦似幻。诗人在杏坛下游玩,忽然进入湘川的美景之中,悠长的一天里歌唱着,洗净了衣缨,超然物外,摆脱了尘世的污秽。
注释
- 舴艋舟:舴艋是一种小型的平底船,适合在河湖中行驶。
- 鸱夷子:传说中的水神,代表着轻盈自在的水上生活。
- 双阙:指的是高耸的楼台,象征着宫廷或高处的威严。
- 朝衣:指的是官员的朝服,显示出身份和地位。
- 杏坛:古代读书人讲学的地方,象征着清雅的文化氛围。
- 湘川:指湘江和其他水流,象征着优美的自然景色。
- 濯缨:洗净衣带,暗喻洗去心灵的尘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字梦符,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生于758年,以诗歌、散文和书法闻名于世,尤其以古诗见长。他的诗风清新、典雅,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德裕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诗人渴望逃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李德裕的《舴艋舟》是一首极具韵味的诗,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无轻舴艋舟”引入,轻舟的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水上游玩的画面,给人以轻松自在的感觉。接着“始自鸱夷子”,引入了传说中的水神,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洒脱与自由。
双阙挂朝衣,意象的转换将视线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紧接着“时游杏坛下,乍入湘川里”,诗人游历于杏坛与湘川之间,展现出他在自然美景中的游乐,恍若置身于人间仙境。最后两句“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则将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流畅的节奏,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深切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无轻舴艋舟:没有轻巧的小船,表达了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
- 始自鸱夷子:轻舟仿佛是从水神那里启程,象征着水上生活的自在与洒脱。
- 双阙挂朝衣:高耸的楼台上挂着朝服,暗示了权力与威严的对比。
- 五湖极烟水:五湖之间烟雾缥缈,表现了自然景色的辽阔与神秘。
- 时游杏坛下:在杏坛下游玩,象征着文化与自然的融合。
- 乍入湘川里:忽然进入湘川,展现了自然美景的突显与变化。
- 永日歌濯缨:长时间地歌唱,洗净心灵的尘埃。
- 超然谢尘滓:超脱于世俗,摆脱了尘世的束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轻舟比作水神的象征,展现出诗人心中的自由与洒脱。
- 对仗:首句和第二句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水、舟、烟水等意象构成了诗歌的自然主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理想的生活,超脱于世俗的纷扰,享受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通过描绘轻舟、烟水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舴艋舟:象征着自由、轻松的水上生活。
- 双阙:象征着权力与威严的对比。
- 杏坛:象征着文化与自然的交汇。
- 湘川:象征着优美的自然景色。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成了生动的画面,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舴艋舟》中的“鸱夷子”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传说中的水神
C. 一种船只
D. 古代的地方 -
诗中提到的“双阙”象征着: A. 自由
B. 威严
C. 美丽
D. 安宁 -
“超然谢尘滓”的意思是: A. 追求名利
B. 摆脱世俗
C. 享受生活
D. 远离自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德裕的《舴艋舟》更强调自由与逍遥,而王维的《鹿柴》则表现出一种静谧与恬淡。王维的诗中多了几分孤寂,而李德裕的诗则带有更多的朝气与活力,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德裕诗文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