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柘枝妓
作者: 李群玉 〔唐代〕
曾见双鸾舞镜中,
联飞接影对春风。
今来独在花筵散,
月满秋天一半空。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镜子中见到双鸾在舞蹈,
它们在春风中相互飞舞,影子交织。
如今我孤独一人,身处花宴之中,
月光明亮,却只照耀着空荡荡的天空。
注释:
- 双鸾:指的是两只美丽的鸾鸟,象征着美好与欢乐。
- 镜中:这里指的是镜子,象征着虚幻、美丽的景象。
- 联飞接影:形容两只鸟儿在空中飞舞,影子相连,意象生动。
- 花筵:花宴,指的是用花装饰的宴会,通常都有欢庆的气氛。
- 月满秋天:指秋天的月亮圆满,意象清冷而孤独。
典故解析:
“鸾”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吉祥,双鸾舞象征着和谐美满的生活。镜子则可以理解为虚幻的美丽,反映出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群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经历了某种情感的转折后,表现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与现状的孤独感。唐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期,诗人们往往在繁华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落寞。
诗歌鉴赏:
《伤柘枝妓》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通过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首句“曾见双鸾舞镜中”,让人联想到过去的欢愉时光,双鸾的舞动象征着和谐美好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却发现自己“今来独在花筵散”,这种对比突显了当下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月满秋天一半空”,将孤独感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却是空荡荡的夜空,仿佛在映照着诗人心中的失落与空虚。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失去的无奈,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曾见双鸾舞镜中”:回忆中的美好画面,展现出诗人对过去幸福时光的追忆。
- “联飞接影对春风”: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鸟儿的舞动象征着欢快与自由。
- “今来独在花筵散”:转折到现实,描绘出诗人如今的孤单与落寞。
- “月满秋天一半空”:通过月亮的意象,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对比: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双鸾、春风、花筵、明月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人对美好回忆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思,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 双鸾:象征着美好与团圆,体现了对往昔幸福生活的向往。
- 镜中:代表虚幻与过往,暗示时间的流逝。
- 花筵:象征着欢庆的场合,但在孤独的背景下却显得格外冷清。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清冷,映照出诗人内心的空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曾见双鸾”指的是什么?
- A. 两只鸟
- B. 一只鸟
- C. 一面镜子
- D. 一场舞蹈
-
“今来独在花筵散”中的“独”表示什么?
- A. 热闹
- B. 孤单
- C. 快乐
- D. 美丽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愉悦
- B. 怀念与孤独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李群玉的《伤柘枝妓》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通过对兄弟的思念表达了对家国的忧虑与情感。两首诗都体现了孤独感,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