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乌夜啼》
时间: 2025-01-06 11:09: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乌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白话文翻译:
曾经的波浪隔着梦中的水边,远远望去是青翠的枫树林。
其中有乌鸦在啼鸣,直到天亮依然悲哀地吟唱。
那时月色昏暗,四野笼罩在烟雨之中。
仿佛听到了生离死别的哭声,听得人心痛苦。
夜正悠长,空山中回荡着悲哀的声音。
远方的客人无法倾听,只能愁眉苦脸,白发渐生。
这既不是蜀帝的幽魂,恐怕是恒山的鸟鸣。
四个孩子各自分散,母亲的呼唤至今仍在耳边。
注释:
- 曾波:指曾经的波浪,形容梦境的朦胧与遥远。
- 梦渚:梦中的水边,带有梦幻的色彩。
- 青枫林:青翠的枫树林,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乌:指乌鸦,常用以象征哀伤或不吉利。
- 达晓:直至天亮,强调时间的流逝与无尽的悲伤。
- 生离哭:生离死别的哭声,反映对亲人的思念与痛苦。
- 空山:指无人的山,增添孤寂感。
- 华发:白发,暗指年老、衰老的忧愁。
- 蜀帝魂:指蜀汉后主刘禅,象征失去的权力与往昔。
- 恒山禽:指恒山的鸟,隐喻孤独与无奈。
- 四子:四个孩子,暗示家庭的破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尤其擅长表达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乌夜啼》创作于诗人经历个人困境与情感波折之时,反映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乌鸦的哀鸣,表现了夜深人静时的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乌夜啼》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思念的诗作,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曾波隔梦渚”一句,带有强烈的梦幻色彩,暗示着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紧接着青枫林和乌鸦的出现,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与人情的交织,乌鸦的悲鸣更是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巨大波澜。
诗中“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通过生离死别的哭声,深刻描绘出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夜晚的悠长与空山的哀音,进一步增强了孤独的氛围,诗人在此刻显得格外渺小与无助。
最后两句提及“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不仅表达了对家庭的思念,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与对亲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波隔梦渚:回忆与梦境交织,波浪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一望青枫林:远望青翠的枫林,营造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有乌在其间,达晓自悲吟:乌鸦的哀鸣打破宁静,传递出悲伤的情感。
-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描绘阴暗的环境,增加孤寂感。
-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生离死别的痛苦直击心灵,情感深沉。
-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夜的漫长加深了孤独的感受。
-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即使远方的客人也难以倾听,诗人的忧愁愈加显现。
- 既非蜀帝魂,恐是恒山禽:与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孤独与无奈。
-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家庭的破碎与母爱的永恒,令人唏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离死别比作哭声,反映情感的深刻。
- 拟人:乌鸦的悲鸣被赋予情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明显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亲情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波: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幻。
- 青枫林: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乌:象征哀伤与孤独的情感。
- 烟雨:隐喻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
- 母声:象征亲情的永恒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乌”指代什么? A. 乌鸦
B. 乌龟
C. 乌云
D. 乌鱼 -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孤独的情感? A. 明月
B. 烟雨
C. 风声
D. 朝阳 -
诗中提到的“四子各分散”意指什么? A. 家庭团聚
B. 孩子们的分离
C. 兄弟的重聚
D. 亲人的回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对月亮的描绘。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乌夜啼》一样,都是对亲人的思念,但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