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四月桑半枝,吴蚕初弄丝。
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
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
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
白话文翻译:
四月时节,桑树已经长出半枝,吴地的蚕开始吐丝。
在江上行船,正值好风好日,燕子在轻波上翩翩起舞。
过去的事情很快就成了梦,而未来的欢愉又难以预料。
唯有依靠东流的江水,日日夜夜寄托我的思念。
注释:
- 桑:桑树,蚕的食物。
- 吴蚕:指的是江南地区的蚕。
- 江行:在江上行船。
- 轻波:形容水面波光粼粼,轻柔的波浪。
- 去事:过去的事情。
- 旋成梦:转瞬即逝,仿佛梦境。
- 东流水:江水向东流去,用以比喻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东流水”来表达思念之情,流动的江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际关系的变迁。古代文人常借江水抒发离愁别绪,如《静夜思》中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群玉,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四月,正值春暖花开之时,诗人乘船游览江河,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自身的思念之情。诗中寄托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四月的美丽风景,展现出李群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的情感。开头两句以“桑”和“蚕”引入,生动地描绘了初春的气息,体现出生命的活力与希望。而“江行好风日,燕舞轻波时”则通过动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江上的宁静与惬意。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转而思绪万千,感慨“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未来无法预知的无奈。最后一句“唯凭东流水,日夜寄相思”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水流的方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寄托着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长久的期盼。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四月桑半枝:描绘春天的气息,桑树开始发芽,生机勃勃。
- 吴蚕初弄丝:指吴地的蚕正在忙着吐丝,表现出地方的特产及生活气息。
- 江行好风日:在江上行船,天气晴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 燕舞轻波时:燕子在轻波上飞舞,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
- 去事旋成梦:过去的事情如梦一般,暗示时间的流逝与人情的淡薄。
- 来欢难预期:对未来的欢愉充满不确定,表现出一种无奈。
- 唯凭东流水:用东流的江水寄托思念,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日夜寄相思:日日夜夜地思念故人,情感真挚而深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思念之情,生动形象。
- 对仗:如“去事旋成梦,来欢难预期”,形成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
- 拟人:燕子在轻波上舞动,赋予生命以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展现了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 桑: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蚕:代表着勤劳与生活的富饶。
- 燕:象征着春天与自由。
- 江水:流动的江水象征着时间、思念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月份是?
- A. 三月
- B. 四月
- C. 五月
-
诗人寄托思念的载体是?
- A. 风
- B. 水
- C. 云
-
诗中的“去事旋成梦”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李白更注重于夜晚的静谧与思念的深沉,而李群玉的诗则通过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一种生机与希望,结合了自然与人情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群玉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