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05 10:1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 杨葆光 〔清代〕
岂料真成别。霎时间风飘雨泊,柳枝仓猝。不敢人前轻堕泪,淹透香罗袖褶。刚过了伤春时节。只有离情伤难尽,子规声夜夜来啼血。人去后,向谁说。临岐岂道思归切。道才人流名自远,绮怀宜割。此语不禁沈痛甚,牵我肝肠寸裂。问甚日交枝花发。抛却今生期来世,许天长地久同心结。歌往事,当呜咽。
白话文翻译
没想到真的要分别了。转瞬之间,风雨飘摇,柳枝也显得仓促。我不敢在人前轻易落泪,泪水湿透了香罗的袖褶。刚刚过了伤春的时节,只有离别的情绪难以尽释,子规的啼声夜夜来,似乎在哭泣。我走后,向谁诉说这些?离别的时刻,怎能说思念之情有多切。才道人流的名字已经远去,绮丽的情怀应该割舍。此言不禁让我心痛得更加剧烈,牵动着我的肝肠寸断。问何时能重逢,花开时节?抛开今生的约定,愿来世能够长久共结心契。回忆往事,不禁让人呜咽。
注释
- 金缕曲:古代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柔情与思念。
- 子规:指杜鹃鸟,古人常用来象征离别和哀伤。
- 香罗:一种细腻的丝织物,多用于制作衣物。
- 临岐:指临近分离的时刻。
- 心结:指心中所系之情,往往与爱情或友情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葆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词,情感细腻,风格清新,常描绘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金缕曲》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社会动荡与人事变迁使得离别成为常态,诗人借此表达对爱与情的执念。
诗歌鉴赏
《金缕曲》是杨葆光的经典之作,整首词以离别为主线,情感深沉而细腻。开篇以“岂料真成别”引入,瞬间的别离让人措手不及,接着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暗示了离别的伤感。柳枝仓猝,象征着离别的急促和无奈,诗人不敢在人前流泪,表现出对情感的压抑和内心的痛苦。
“刚过了伤春时节”,时光的流逝与伤感交织,离情难以释怀。“子规声夜夜来啼血”,子规的哀鸣更是将离别的主题推向高潮,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相思。诗人在面对离去之人时,感到无奈与孤独,“向谁说”更是展现了内心的无助与孤寂。
后半部分,诗人反思人流与名自远,似乎在说即使才子佳人的名声再响,也抵不过情感的割舍。“问甚日交枝花发”体现了对重逢的期待,然而“抛却今生期来世”,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绝望。最终,回忆往事,情感的涌动化为无尽的呜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得尤为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岂料真成别:未曾想到最终会别离。
- 霎时间风飘雨泊,柳枝仓猝:描绘了突如其来的离别,伴随着风雨,柳枝也显得急促。
- 不敢人前轻堕泪:在他人面前不敢轻易流泪,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压抑。
- 淹透香罗袖褶:泪水湿透了香罗的袖褶,暗示内心的悲伤无以言表。
- 刚过了伤春时节:伤春的时节刚刚过去,离情仍在。
- 子规声夜夜来啼血:杜鹃的哀鸣在夜晚刺痛心扉,象征着痛苦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子规声”,用杜鹃鸟来象征离别和哀伤。
- 拟人:柳枝的“仓猝”表现出一种情感的生动。
- 对仗:例如“人去后,向谁说”,句式对称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反映了离别的痛苦、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表现了深厚的人情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离别的悲伤与不安。
- 柳枝:象征柔情与离愁。
- 子规:象征哀伤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规”指的是什么鸟?
A. 燕子
B. 雀鸟
C. 杜鹃
D. 知更鸟 -
诗人在何种情况下不敢流泪?
A. 独自一人时
B. 在人前时
C. 下雨时
D. 伤春时 -
诗人对于重逢的期待是怎样的?
A. 绝望
B. 期待
C. 无所谓
D. 忘记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愁别绪。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描绘了对逝去爱情的怀念。
诗词对比
可以比较杨葆光的《金缕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离别情感上的异同,前者更为沉痛,后者则带有更多的细腻与婉约。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在情感的强烈程度和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