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
时间: 2025-01-05 10:2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
作者: 沈曾植 〔清代〕
绝唱酬希听。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展画里仙关云磬。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铭鹤罢,倚松暝。洞庭叶下灵均醒。顾龙门伤怀眇蹠,杨侯波劲。亲友抟沙坚不散,荒了陶家三径。溯明月中秋人定。玉宇琼楼三世影,唤湘灵鼓瑟苍龙应。常娥老,维摩病。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绝妙的唱声中回应希听的期盼。我既不是鱼子,亦不是我,谁能够真正理解我?如果天真的有情,那它也会变老,目光转瞬即逝,繁华难以辨认。画中展现了仙境的云和磬声,仿佛在诉说挂冠的神武早已不在,如何能在空中自由翱翔而常得清净呢?铭刻的鹤已罢休,依靠松树在暮色中沉思。洞庭湖的叶下,灵均从睡梦中醒来。回首龙门,伤心的脚步微小,杨侯的波涛激荡。亲友们团聚的沙滩,始终不会散去,陶渊明的三条小径也荒废了。追溯明月,正值中秋,人们都安定下来。玉宇琼楼的影子在三世之间,呼唤湘灵,鼓瑟的苍龙应声而来。常娥已老,维摩也病重。
注释:
- 鱼子:指鱼卵,常用来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 天若有情:假设天空也有感情,暗示自然界的变化。
- 仙关云磬:指仙境的关口与云朵间的磬声,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理想。
- 铭鹤:指铭刻的仙鹤,象征着追求长生与仙境的理想。
- 龙门:传说中的龙门,象征着理想与目标。
- 湘灵:指湘江的灵气,传说中是美丽的女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曾植,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其作品常涉及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主题,风格典雅,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沈曾植游历藏山时,受到山水画的启发,表达对自然美的赞赏和内心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沈曾植的《金缕曲 为藏山题画》是一首兼具风景描写与情感抒发的词作。全词通过对画面的描绘,引发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开头以“绝唱酬希听”引出,抒发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接着以“我非鱼子犹非我”表达了自我认同的迷茫。这里的“鱼子”象征着那些微小而珍贵的东西,诗人似乎在自问,真正的自我究竟何在?
接下来,诗人借“天若有情天亦老”探讨自然与生命的无常,给人以深思。画中描绘的“仙关云磬”则暗示着一种理想的境界,然而现实中的“滞翱翔”却让人感到无奈与困惑。诗中提到的“铭鹤罢,倚松暝”,更是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与孤独贯穿,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个诗作在情感上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最后几句对常娥与维摩的提及,既是历史典故的引入,也暗示了对永恒与变化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绝唱酬希听。”:抒发对美妙音乐的回应,表明一种对艺术的追求。
- “我非鱼子犹非我,会心谁胜。”:自我认同的困惑,谁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内心?
- “天若有情天亦老,目瞬华萎难认。”:借自然的变化反映人世的无常。
- “展画里仙关云磬。”:描绘理想的境界,带有一种神秘感。
- “浪说挂冠神武早,滞翱翔那得常清净。”: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表达困惑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子”比作自我认同的象征。
- 拟人:将“天”赋予情感,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
- 对仗:如“铭鹤罢,倚松暝”,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的珍视。
意象分析:
- 鱼子:象征渺小而珍贵的存在。
- 天:自然的象征,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理想。
- 仙关云磬:理想的境界与人们追求的目标。
- 龙门:象征人生的转折点与理想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我非鱼子犹非我”中“鱼子”象征的是什么? A. 自我认同
B. 珍贵的事物
C. 自然的美 -
诗中提到的“龙门”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理想与目标
C. 自然风光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沈曾植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沈曾植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沈曾植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