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山亭》

时间: 2025-01-06 08:27:58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

泺水飞绡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

少陵骚雅今谁和,东海风流世谩传。

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鹊山亭 曾巩 〔宋代〕

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 泺水飞绡来野岸,鹊山浮黛入晴天。 少陵骚雅今谁和,东海风流世谩传。 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

白话文翻译:

巨大的亭子孤独地矗立在城顶,屋角高耸,仿佛插入了紫色的云烟。 泺水如飞绡般从野岸流来,鹊山在晴空中显得青翠欲滴。 少陵的诗篇如今有谁能相和,东海的风流故事世人漫传。 太守自己吟咏着,又自己笑着,归来时乘着月光还留连不舍。

注释:

字词注释:

  • 大亭:指鹊山亭。
  • 孤起:孤独地矗立。
  • 压城颠:位于城的高处。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紫烟:紫色的云烟。
  • 泺水:指泺河,流经济南。
  • 飞绡:形容水流如轻纱般飘逸。
  • 鹊山:济南的一座山。
  • 浮黛:青翠欲滴的样子。
  • 少陵:指杜甫,号少陵野老。
  • 骚雅:指诗文的高雅。
  • 东海风流:指东海地区的文化风流。
  • 世谩传:世人广泛传颂。
  • 太守:指作者自己,曾巩曾任济南太守。
  • 自吟还自笑:自己吟咏,又自己笑着。
  • 乘月:趁着月光。
  • 留连:留恋不舍。

典故解析:

  • 少陵骚雅:指杜甫的诗文,杜甫号少陵野老,其诗文以高雅著称。
  • 东海风流:指东海地区的文化风流,可能指东海地区的文人墨客及其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并称“唐宋八大家”。曾巩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任济南太守期间所作,描绘了鹊山亭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自己对诗文创作和文化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鹊山亭为中心,描绘了其壮丽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体验。首联通过“大亭孤起压城颠”和“屋角峨峨插紫烟”描绘了鹊山亭的雄伟和孤独,展现了其高耸入云的景象。颔联以“泺水飞绡来野岸”和“鹊山浮黛入晴天”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泺水的流动和鹊山的青翠在晴空中显得格外生动。颈联通过“少陵骚雅今谁和”和“东海风流世谩传”表达了对诗文传承和文化风流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尾联以“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收束全诗,展现了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自得其乐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大亭孤起压城颠”和“屋角峨峨插紫烟”描绘了鹊山亭的雄伟和孤独,展现了其高耸入云的景象。
  • 颔联:以“泺水飞绡来野岸”和“鹊山浮黛入晴天”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自然景色,泺水的流动和鹊山的青翠在晴空中显得格外生动。
  • 颈联:通过“少陵骚雅今谁和”和“东海风流世谩传”表达了对诗文传承和文化风流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尾联:以“太守自吟还自笑,归来乘月尚留连”收束全诗,展现了作者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自得其乐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泺水飞绡来野岸”中的“飞绡”比喻水流的轻盈飘逸。
  • 拟人:如“屋角峨峨插紫烟”中的“插”字赋予屋角以人的动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如“大亭孤起压城颠”与“屋角峨峨插紫烟”中的“孤起”与“峨峨”、“压城颠”与“插紫烟”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鹊山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文传承的思考。诗中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诗文创作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亭:指鹊山亭,象征着雄伟和孤独。
  • 紫烟:紫色的云烟,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泺水:泺河,象征着流动和生机。
  • 鹊山:济南的一座山,象征着青翠和生机。
  • 少陵:指杜甫,象征着诗文的高雅和传承。
  • 东海风流:象征着文化风流和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大亭”指的是什么? A. 鹊山亭 B. 泺水亭 C. 东海亭 D. 少陵亭

  2. “泺水飞绡来野岸”中的“飞绡”比喻什么? A. 水流 B. 云烟 C. 山峰 D. 亭子

  3. 诗中的“少陵骚雅今谁和”指的是谁? A. 杜甫 B. 苏轼 C. 王安石 D. 李白

  4. 诗中的“东海风流世谩传”指的是什么? A. 文化风流 B. 政治风流 C. 军事风流 D. 商业风流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曾巩的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有相似之处。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色,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与曾巩的这首诗在表达文化思考方面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曾巩的《鹊山亭》: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而曾巩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文传承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文风格。
  • 《杜甫诗选》:收录了杜甫的多首诗作,有助于了解杜甫的诗文风格和思想。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多首诗作,有助于了解苏轼的诗文风格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