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怀啸迟用白石韵》
时间: 2025-01-06 12:47: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飘尽春风残絮,夏绿沈沈,远迎朱户。
杜宇声哀,天涯游子竟何许。
别经年矣,最触目,青榆树。
树底共徘徊,记去岁朝朝如此。
昏暮。看残星入海,海国浪花无数。
飞来海鹤,急将者锦函交付。
切嘱是莫滞归期,任花鸟飘零无主。
极目望潇湘,拂尽泪痕如缕。
白话文翻译
春风已经把残留的絮絮吹散,夏天的绿意浓厚,远远地迎接着红色的大门。杜鹃的哀鸣声传来,游子在天涯何处呢?别离已经多年,最让我触动的是那棵青榆树。在树下徘徊,记得去年此时也是如此的情景。黄昏降临,看到残星沉入海中,海国的浪花无数。飞来的海鹤,急忙将锦囊交给我,切切嘱咐我不要耽搁归期,任凭花鸟随风飘零,无人照料。极目远望潇湘,轻轻拂去泪痕如丝。
注释
- 杜宇:即杜鹃鸟,因其叫声哀怨,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青榆树:象征故乡和思念的对象,树下徘徊是对往昔的回忆。
- 锦函:装有信物或情书的华美的箱子,象征着思念的寄托。
- 潇湘:指湘江,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寓意着思乡和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先骕(1896-1986),字子平,号紫云,近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近现代动荡的时代,诗人身处异乡,常常感受到离别的苦楚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在春夏交替时节的思乡情怀。春风带走了冬日的残寒,而夏天的绿意则渗透了游子的心。诗中反复提到的“杜宇声”和“青榆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深层次地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无奈。随着时间的流逝,离别的痛苦却愈发浓烈,尤其是“别经年矣”,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思念的绵延。
同时,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残星入海”、“海国浪花无数”,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阔,也映射出游子心中的无尽孤独与惆怅。最后的“极目望潇湘,拂尽泪痕如缕”,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潇湘代表着故乡,泪痕则是思念与离愁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胡先骕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带给读者一种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飘尽春风残絮”:春天的风已将残留的絮絮吹散,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和怀旧的情绪。
- “夏绿沈沈,远迎朱户”:夏天的浓绿迎接着红色的门,表现了生机与希望。
- “杜宇声哀,天涯游子竟何许”:杜鹃的哀鸣伴随着游子的思念,令人感到无尽的孤独。
- “别经年矣,最触目,青榆树”:离别已经多年,青榆树是最让人触动的记忆。
- “树底共徘徊,记去岁朝朝如此”:在树下徘徊,回忆去年的情景,感叹岁月如流。
- “昏暮”:傍晚的景象,象征着寂寥与思索。
- “看残星入海,海国浪花无数”:描绘了自然景象,表达了游子心中的情感波澜。
- “飞来海鹤,急将者锦函交付”:海鹤象征着信使,急忙将信物交给游子。
- “切嘱是莫滞归期,任花鸟飘零无主”:叮嘱游子不要耽搁归期,表现了对归乡的渴望。
- “极目望潇湘,拂尽泪痕如缕”:最后的眺望,拂去泪痕,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杜鹃的哀鸣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伤气氛。
- 对仗:整首诗的节奏感和对称性使得情感更为流畅。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离别的哀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游子心境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也带走了过去的记忆。
- 杜鹃:代表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青榆树:象征故乡和过往的回忆。
- 潇湘:代表游子心中永恒的思乡之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海鹤
- D. 鹰
-
“青榆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希望
- B. 游子的思乡
- C. 时间的流逝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杜鹃
- B. 游子的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江雪》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现了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为简洁。
- 《江雪》则通过雪景描绘了更为苍凉的意境,同样传递了孤独的主题。
参考资料
- 《胡先骕诗集》
- 《中国近现代诗词流派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