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送张荫庐下第出都》
时间: 2025-01-14 09:59: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送张荫庐下第出都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是几度愁鸾罢舞。月殢花留,镇无情绪。
钿阁垂杨,等闲飘出别怀苦。
嫩莺啼晓,似惯学伤心语。
倚遍笛边镂,悽绝更送君南浦。
凝伫。尽离筵一醉,酒醒玉骢何处。
东风夜紧,又惊散云鸿旧侣。
有谁念绝代才华,只赢得十年羁旅。
应梦到丰台,数点冷红吹雨。
白话文翻译:
这已经是几次因愁苦而停止舞蹈的情形。月光照耀着花朵,却无心留住情绪。
钿阁和垂杨,轻松飘出别离的苦楚。
嫩莺在晨曦中啼叫,似乎习惯了伤心的言语。
我倚靠在笛旁,悲伤得想送君南去南浦。
我凝视着,离别的筵席上尽情一醉,酒醒后我的马又在何处?
东风紧夜,惊散了云雁旧日的伴侣。
有谁能记得那绝世的才华,只换来十年的漂泊。
似乎梦到丰台,几点冷红随雨飘落。
注释:
- 愁鸾:指因愁苦而停止舞蹈的情景。
- 月殢花留:月光照耀下,花朵仍然留存,但情绪却无法停留。
- 钿阁垂杨:钿阁是华丽的楼阁,垂杨指杨柳,象征离别。
- 嫩莺啼晓:嫩莺在清晨啼叫,传达伤心的情感。
- 玉骢:指美好的马,象征着离别后的无奈。
- 云鸿:云雁,象征着旧日的伴侣。
- 十年羁旅:指漂泊在外的十年生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40-1700),字子华,号东海,江苏盐城人,清代著名诗人,以才华横溢而著称。他的诗风婉约,擅长抒情,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社会人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易顺鼎失意之时,张荫庐是他的好友,此诗是为送别张荫庐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 送张荫庐下第出都》是易顺鼎的一首经典送别诗,整首诗充满了忧伤的情感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便以“是几度愁鸾罢舞”引入,表达了因忧愁而停下舞蹈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气氛。接着,通过对月光与花朵的描写,展现了美好景象下的无情与冷落。
“嫩莺啼晓,似惯学伤心语”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结合,细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人在笛旁的倚靠,带有一种无奈的情绪,显得更加凄凉。
在离别的时刻,诗人不仅对友人的送别感到惋惜,也对自己漂泊的生活感到无奈,“有谁念绝代才华,只赢得十年羁旅。”这句道出了才华与命运的无常,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月”、“花”、“莺”、“酒”,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哀伤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感受,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是几度愁鸾罢舞:表达了心中愁苦,舞蹈停止,呈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 月殢花留,镇无情绪:月光照耀下的花朵依旧,情感却失去了温度。
- 钿阁垂杨,等闲飘出别怀苦:钿阁和垂杨象征离别的情绪,轻易地流露出内心的苦楚。
- 嫩莺啼晓,似惯学伤心语:晨曦中嫩莺的啼叫,传达了伤心的情感,似乎习以为常。
- 倚遍笛边镂,悽绝更送君南浦:在笛旁感受到的悲伤,进一步表达对友人的送别。
- 凝伫。尽离筵一醉,酒醒玉骢何处:离别的筵席上尽情一醉,醒来后又不知归处,增加了离愁的深度。
- 东风夜紧,又惊散云鸿旧侣:夜晚的东风让曾经的伴侣都散去,增添了孤独。
- 有谁念绝代才华,只赢得十年羁旅:感慨自己的才华无人珍惜,漂泊十年只为生计。
- 应梦到丰台,数点冷红吹雨:似乎梦中回到丰台,冷雨中的几点红花,带来淡淡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殢花留”,将月光与花朵比喻成无情的事物。
- 拟人:如“嫩莺啼晓,似惯学伤心语”,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将小鸟的啼鸣与人的情感结合。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展现了诗人对才华与命运的反思,传递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鸾:象征离愁与不幸。
- 月:传达孤独与思念。
- 花:象征美好与短暂。
- 莺:象征春天与伤感。
- 酒:象征放纵与逃避现实。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愁鸾”指的是什么?
- A. 舞蹈
- B. 离别
- C. 伤感情绪
- D. 美好时光
-
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感到怎样的心情?
- A. 无所谓
- B. 高兴
- C. 悲伤
- D. 厌烦
答案:
- C. 伤感情绪
- C. 悲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白居易
- 《送别》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送友人》同样表现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友情的温暖与美好,而易顺鼎的《长亭怨慢》则更为细腻地刻画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