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读《双树居词》,怆然成忆》
时间: 2025-01-06 07:41: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窗冷蘋花衔怨。悄倚湘弦,曲终人远。五桂山空,申明亭渺,挂愁眼。宅边双树,寻不到秋来燕。燕去倘归来,怎再兴故人相见。肠断。是黄垆独过,况又笛声撩乱。青禽梦里,那会得春阴俄换。且莫浪剪纸招魂,怕辽鹤多番凄惋。便醉卧青山,陶土千年沈湎。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草窗旁,水草与花都带着怨恨。我静静地依靠在湘弦上,曲子结束后人远去。五桂山显得空旷,申明亭也显得渺小,愁绪挂在眼前。家旁的双树,已经找不到秋天归来的燕子。即使燕子回来了,怎能再兴起与故人的重逢呢?心肠断裂。只是在黄垆边独自度过,何况笛声又撩动心弦。梦里青禽,又如何能在春阴中匆匆更换呢?且莫随意剪纸招魂,怕是辽鹤多次悲惋。就这样醉卧在青山之中,沉迷于千年陶土。
注释
- 冷蘋:指冷清的水草,象征孤独的情感。
- 湘弦:指湘水的琴弦,寓意忧伤的音乐。
- 五桂山:指山的空旷,寓意心灵的空虚。
- 申明亭:古亭名,象征着人们的思念与怀旧。
- 黄垆:古代酒器,表明饮酒消愁的意象。
- 青禽:指一种鸟,可能指代燕子或其他小鸟,象征着自由和记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民初,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其诗风多以抒情为主,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冬之交的时节,诗人面对人生的变迁与孤独,感叹往事如烟,人与人之间的离散与重聚。
诗歌鉴赏
这首《长亭怨慢·读《双树居词》,怆然成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开头的“草窗冷蘋花衔怨”,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冷清的环境,与诗人的孤独感相对应。接着,诗人以“悄倚湘弦,曲终人远”表达了对音乐的依赖与人际关系的疏离,音乐的结束象征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燕去倘归来,怎再兴故人相见”表露出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以及对再相聚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起伏与对故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哀愁。最后几句提到“便醉卧青山,陶土千年沈湎”,则是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沉醉,展现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草窗、双树、燕子等元素都渗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黄咏雩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词句,将孤独、怀旧与时间的流逝融为一体,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窗冷蘋花衔怨:描绘了一个冷清的环境,水草和花都带着怨恨,暗示诗人的内心感受。
- 悄倚湘弦,曲终人远:依靠在湘水边的琴弦上,音乐结束后人们都远离,表现了孤独。
- 五桂山空,申明亭渺,挂愁眼:山空旷,亭渺小,诗人的愁绪在眼中晃动,暗示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 宅边双树,寻不到秋来燕:双树旁已没有归来的燕子,象征着失去与渴望。
- 燕去倘归来,怎再兴故人相见:即使燕子回归,故人却无法再相见,表达了对往日的追忆。
- 肠断:情感至深,心肠如断,展现了强烈的悲伤。
- 是黄垆独过,况又笛声撩乱:黄垆独自度日,笛声又撩动心绪,孤独与忧伤交织。
- 青禽梦里,那会得春阴俄换:梦中的青禽难以与春天的阴影相互替换,暗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求。
- 且莫浪剪纸招魂,怕辽鹤多番凄惋:不应随意招魂,怕辽鹤悲哀太多,表现了对逝去的哀思。
- 便醉卧青山,陶土千年沈湎:选择醉卧于青山之中,沉迷于陶土,表现了对现实的逃避与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草窗冷蘋”比喻孤独的环境,以“黄垆”象征饮酒消愁。
- 拟人:将“愁眼”赋予情感,使愁绪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曲终人远”,“燕去倘归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怀旧、孤独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不可逆转的悲伤与遗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窗:象征孤独与寂寞。
- 双树:代表过往的记忆与人际关系。
- 燕子:象征故人、重聚与时光的流逝。
- 青山:象征诗人的归宿与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草窗冷蘋”中的“冷蘋”象征着什么?
- A. 温暖的环境
- B. 孤独的情感
- C. 快乐的时光
-
“燕去倘归来,怎再兴故人相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希望重聚
- B. 对往事的追忆
- C. 对未来的期待
-
诗中提到的“黄垆”意指什么?
- A. 酒器
- B. 亭子
- C. 树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恋情的怀念,但更显女性的细腻与柔情。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同样围绕孤独与思念展开,情感更加深沉且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经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