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题菊仙妆阁》
时间: 2025-01-14 07:24: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亭怨慢 题菊仙妆阁
作者: 姚鹓雏 〔近代〕
判挥尽花前清泪,
几度曾来,绿阴门户。
烛跋香消,犀钗偷堕曾情绪。
剪灯无语,只自把灯花数。
花堕玉钗头,便化作离愁千缕。
絮语未曾穷,春水方生,芙蓉秋暮。
一襟酒泪,更赢得钿尘粉雾。
莫尽问归期,怕归后桃源何许。
算只有嬉春蜂蝶,抱春光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花前流下清泪的女子,回忆起往昔的情感。她几度前来这绿阴笼罩的门口,烛光摇曳,香气渐消,犀钗悄然坠落,勾起了她的旧情。灯下无言,她独自数着灯花,花瓣落在了玉钗上,化作千丝万缕的离愁。那些轻声细语似乎还未说尽,春水刚刚流淌,秋天的芙蓉却已凋零。她的衣襟沾满了酒泪,竟然比粉尘更显得模糊。不要再问我何时归来,怕是回去后桃源已不复存在。看来,只有那些嬉戏的春蜂和蝶儿,依然留在这春光明媚之中。
注释
- 判挥尽花前清泪:判挥,意为抛弃,花前流泪,指的是在花前的情感。
- 绿阴门户:绿阴,指青翠的树荫,门户,门口。
- 烛跋香消:烛光摇动,香气消散。
- 犀钗偷堕曾情绪:犀钗,指一种饰物,偷坠落,暗示情感的无意流露。
- 剪灯无语:在灯下静默,心中无言。
- 离愁千缕:离愁,分别时的愁苦,千缕形容愁苦的细腻。
- 春水方生,芙蓉秋暮:春水刚刚流淌,秋天的芙蓉已是暮色。
- 一襟酒泪:身上的衣襟沾满了泪水。
- 桃源何许:桃源,指理想的生活环境,问归期时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鹓雏,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常常描绘女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擅长表现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创作于作者对昔日情感的回忆之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的关注。诗中流露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情感中的孤独与思念。开篇即以“判挥尽花前清泪”引入,情感深切,令人动容。通过描绘绿阴门户的宁静环境,营造出一种回忆的背景,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多次提到花、灯、酒泪等意象,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眷恋与对离别的无奈。尤其是“花堕玉钗头”,这一句将情感与物象结合,生动地表达了对旧情的深切怀念。随着“春水方生,芙蓉秋暮”的对比,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无常愈加凸显。
最后两句“莫尽问归期,怕归后桃源何许”,以问句收尾,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与遐想,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在情感的细腻与意象的丰富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判挥尽花前清泪:抛开往昔的泪水,重温旧情。
- 几度曾来,绿阴门户:反复回到这个绿荫环绕的门口。
- 烛跋香消,犀钗偷堕曾情绪:烛光摇曳,香气散去,心中情愫悄然流露。
- 剪灯无语,只自把灯花数:在灯下沉默,独自数着灯花。
- 花堕玉钗头,便化作离愁千缕:花瓣落在钗头,化作千缕离愁。
- 絮语未曾穷,春水方生,芙蓉秋暮:轻言细语未尽,春水刚生,秋芙蓉已暮。
- 一襟酒泪,更赢得钿尘粉雾:衣襟沾满酒泪,愁苦更显模糊。
- 莫尽问归期,怕归后桃源何许:不要再问何时归来,怕是桃源已不再。
- 算只有嬉春蜂蝶,抱春光住:只有那些嬉戏的春蜂与蝶儿,依然留在这春光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离愁千缕”,将愁苦形象化,增强了情感的表现。
- 对仗:如“春水方生,芙蓉秋暮”,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
- 拟人:将春水和花瓣赋予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离愁与思念,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的细腻,也揭示了人们在变幻无常的生活中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青春,亦是离别的伤感。
- 灯:象征希望和温暖,同时也暗示孤独。
- 酒泪:代表情感的宣泄与对过去的追忆。
- 春水:象征新生与希望,却也伴随着时间的流逝。
- 蜂蝶:象征生命的活力与对春天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犀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饰物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
- D. 一种酒
-
诗中“莫尽问归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归来
- B. 对归期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渴望
- D. 对故乡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桃源”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现实生活
- C. 遥远的地方
- D. 过去的时光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姚鹓雏的《长亭怨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前者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愁苦和离别的情感,而后者则流露出对过去甜美时光的怀念与感伤。两者都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为特征,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近代诗人姚鹓雏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