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铜壶送王观复》
时间: 2025-01-06 09:40: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以古铜壶送王观复
作者:黄庭坚
随俗易汩没,从公常纠纷。
我观王隆化,入莸不改薰。
未见蛇起陆,已看豹成文。
爱君古人风,古壶投赠君。
酌酒时在傍,可用弭楚氛。
问君何以报,直谅与多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赠礼之情。开头提到随波逐流的人容易被世俗所淹没,常常卷入纷争之中;我看到王观复(王隆化)没有改变本性,依然保持着古人的风范。未见毒蛇在陆地上出现,便已见到豹的纹理已成文。因为喜爱你的古人风范,我赠你这只古铜壶。喝酒时可以在身边,能够帮助你驱散楚国的阴霾。问你如何来回报我,唯有真诚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
注释
- 汩没:被淹没,指在世俗中迷失。
- 公常纠纷:指社会上常见的争执与纠纷。
- 王隆化:王观复的别名,象征着他不改其志。
- 莸:一种香草,原指香气,后引申为人的气质。
- 弭楚氛:弭,消减;楚氛,指楚国的阴霾与不良风气。
- 直谅与多闻:直谅,真诚的见解;多闻,广博的知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文学上承袭了苏轼的风格,作品多以豪放、清新见长,尤其擅长诗词与散文。他在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古人的崇敬与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王观复的交往时期,王观复是一位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朋友。诗中表达了黄庭坚对王观复的欣赏与钦佩,也反映出他对古典文化的追求与珍视。
诗歌鉴赏
《以古铜壶送王观复》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古典文化的执着。首联通过“随俗易汩没,从公常纠纷”来引入对当代社会的反思,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失望。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王观复,认为他如同香草般清新,不受世俗的侵扰,依然保持着古人的风范。
“未见蛇起陆,已看豹成文”一句,暗示着王观复的才华已初露锋芒,令人期待。接下来的“古壶投赠君”则是诗人对友人的赠礼,象征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最后,诗人通过“问君何以报,直谅与多闻”的反问,传达出对友人的期望,期待王观复以真诚的见解与丰厚的知识回馈诗人的情谊。
整首诗在音律上也颇具韵律感,表现出了诗人高雅的品位与深邃的思考,彰显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古文化的崇敬,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随俗易汩没:随波逐流的人容易被世俗淹没。
- 从公常纠纷:卷入社会中常见的争执与纷乱。
- 我观王隆化:我观察到王观复的才华与品德。
- 入莸不改薰:他如同香草,依然保持古人的气质。
- 未见蛇起陆:在未见到世俗中的毒蛇出现。
- 已看豹成文:却已看到了豹纹已成形,隐喻王观复的才华显现。
- 爱君古人风:我喜爱你古人的风范。
- 古壶投赠君:所以我将这只古铜壶赠送给你。
- 酌酒时在傍:饮酒时可以在你身边。
- 可用弭楚氛:可用来驱散楚国的阴霾。
- 问君何以报:我问你如何来回报我。
- 直谅与多闻:你以真诚的见解与广博的知识来回应我。
修辞手法
- 比喻:“随俗易汩没”用水来比喻世俗的压力,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用词上讲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古铜壶象征着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友谊的珍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古典文化的珍视与对真挚友情的追求,强调了在纷扰的世俗中,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诚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铜壶:象征古典文化与友谊的传承。
- 蛇:象征世俗中的阴暗与险恶。
- 豹:象征才华与气质的显现。
- 酒:象征交流与友谊的纽带。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古铜壶作为文化的象征,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明的尊重,还传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蛇与豹的对比,则反映了人性中的善与恶,善于分辨的智慧尤为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隆化”是指哪位朋友? A) 李白
B) 王观复
C) 苏轼
D) 白居易 -
“随俗易汩没”中的“汩”字意为? A) 清澈
B) 淹没
C) 流动
D) 干涸 -
诗中所赠的“古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与文化
C) 权力
D) 未来
答案
- B) 王观复
- B) 淹没
- B) 友谊与文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赠刘景文》
- 李白《赠友人》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黄庭坚的诗更加注重于对古典文化的表达与对友谊的珍视,而苏轼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的探讨。
- 王观复 vs. 杜甫:王观复的诗中常有对古人的崇敬,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社会动乱的关切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化与现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