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德水,清且美。
荡精神,浸牙齿。
乱云根,众峰里。
掬与斟,随器尔。
白话文翻译
这水清澈而美丽,
荡涤着人的精神,浸润着牙齿。
在乱云的根部,众多山峰环绕。
我捧起水来,随意斟倒,任凭器物的形状。
注释
- 八德水:指的是一种寓意深厚的水,象征着道德的美好。
- 荡精神:意为洗涤心灵,心情愉悦。
- 浸牙齿:比喻水的清甜,可以滋润口腔。
- 乱云根:形容云雾缭绕的地方,给人一种混沌的感觉。
- 众峰里:指在众多山峰之间,环境优美。
- 掬与斟:掬是用手捧水,斟则是将水倒入器皿中,表现出对水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诗风清新自然,风格独特,常以咏物抒情著称。黄庭坚的诗作常反映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三言二首》是黄庭坚在某次游历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心灵的愉悦。诗中描绘的水和山峰,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三言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诗的开头,"八德水,清且美",直接点明了水的特质,清澈而美丽,象征着道德与纯净。接着,诗人用“荡精神,浸牙齿”来表达水不仅滋润身体,也洗涤心灵,使人感受到一种内外兼修的愉悦感。接下来的“乱云根,众峰里”,展现出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阔与神秘。最后一句“掬与斟,随器尔”,则是诗人的一种洒脱态度,强调了对自然的随性与尊重,表现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首先是清澈的水,再到环绕的山峰,最后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山峰则代表着坚韧与高远,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德水,清且美:直接描绘水的特质,清澈而美丽,寓意丰富。
- 荡精神,浸牙齿:表现水的滋润作用,既养生又养心。
- 乱云根,众峰里:描绘自然环境的复杂与美丽,增强了空间感。
- 掬与斟,随器尔:表达对自然的随和态度,强调心境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比作道德的象征,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如“掬与斟”,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排比: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强化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在于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生命与纯净。
- 云:象征变化与无常。
- 峰:象征坚韧与高远。
这些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八德水”指的是: A. 一种特殊的饮用水
B. 道德的象征
C. 山泉水 -
诗人在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水的珍惜
B. 随意与自然的和谐
C. 对器物的重视 -
“荡精神,浸牙齿”中的“浸”字可以理解为: A. 沉浸
B. 浸泡
C. 灌溉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黄庭坚的《三言二首》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心灵的安宁,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孤独感。两者在主题上虽有差异,但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